县主、郡主、公主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县主、郡主、公主的区别:

公主: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但是在有些朝代,王爷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例如元朝。

郡主:是郡公主的缩写,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是公主的最高等级,在唐朝,郡主是皇太子的女儿的专称,唐朝之后,郡主指王爷的女儿,在清朝,郡主指最高等级的王爷的女儿。

县主:是县公主的缩写,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是公主的低于郡主的等级,之后遍没有了这个称呼,后来女真人建立金,县公主指皇帝的女儿,县主指王爷的女儿。

室主,仅仅在王莽改制的时候出现,指皇帝的女儿;翁主,在西汉初年,诸王的女儿被称为翁主,但是在东汉之后,这个称呼就没有了;格格,满清特有的称呼,是王爷女儿的统称。

长公主、长公主:自唐以后,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

古代公主的封号及等级:

古代的公主会有自己的封号,其中有三个封号最为常见,分别是长公主,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其中以长公主的身份最为尊贵,在汉朝时得了长公主封号的女子,地位可等同于诸侯。

一般被封为长公主的人都是皇后的嫡长女。同时皇帝也可以将自己的姐姐封为长公主,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封号就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

而故论语和树的分别就是固伦公主要比和硕公主更加尊贵一些,一是因为皇帝的宠爱,二就是因为母亲的地位高低。

古代公主的封号及等级:

尊一品:圣皇柔公主、圣皇欣公主、圣皇冉公主

正一品:固伦御公主、固伦圣公主、固伦皇公主

侧一品:固伦敬公主、固伦晴公主、固伦蝶公主

正二品:和硕御公主、和硕圣公主、和硕皇公主

侧二品:和硕茗公主、和硕依公主、和硕茵公主

正三品:和孝御公主、和孝圣公主、和孝皇公主

侧三品:和孝稀公主、和孝馨公主、和孝月公主

正四品;御国御公主、御国圣公主、御国皇公主

侧四品:倾国御公主、倾国圣公主、倾国皇公主

正五品:镇国御公主、镇国圣公主、镇国皇公主

侧五品:圣和孝公主、圣硕雪公主

正六品:御皇公主、圣皇公主

侧六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

正七品:和孝公主、和善公主

侧七品:御国公主 、监国公主

正八品:倾国公主 、倾城公主

侧八品:镇国公主

正九品:圣和公主

侧九品:圣硕公主

正十品:公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9

公主,郡主,县主的区别如下:

1、演化的历史不同

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主始于晋。宋代以后,不仅是皇太子的女儿,连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为郡主,到了清代虽有郡主这一说法,但清代的郡主一般都称为“和硕格格”,并且只有和硕亲王的女儿才有资格成为和硕格格。

县主也是由县公主演变而来的,也是东汉时期出现,后来经过慢慢发展,在隋唐时期成为亲王之女的专属称号。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公主也是对皇女、王女、宗女的一种普遍称谓。

2、身份不同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在中国,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郡主”属于是功臣之女,属于是诸侯的爵位,而县主是王爷的女儿属于是亲王的爵位,只有是朝廷重臣的女儿才会被皇帝封为郡主的称号,只有王爷的女儿才会被封为是县主的称号。

简介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其实一开始皇女的称号并不是公主,在西周时被称为王姬。周天子嫁女儿时自己不能主持婚礼,让自己的同姓诸侯替自己主持婚礼,因此王女就被称为公主了。战国时由于各诸侯国的崛起,除了周天子的女儿,各诸侯的女儿也可以被称为公主。

东汉时期对公主进行封号上的区别,即公主、郡公主、亭公主、乡公主和县公主。公主的范围极大,除了皇帝的女儿之外,还有皇帝的姐妹,都会被封为长公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