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分的故事

如题所述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2022年9月23日就是今年的秋分季节

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早晚记得添加衣服,以免着凉。

我们有句谚语,叫作“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您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秋分“的故事吧~~~

秋分的故事(秋分的传说+秋分节气的由来)。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详情请看下图:

“我”和“秋分”的二三事

我们知道了“秋分”的故事传说,那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我们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就是在秋分季节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秋分之前。现在时间是八月底了,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到秋分。现在我身处南方广西地区,气温还是比较热的,听说某些地方现在还是高温天气,都开始限电使用了。所以在秋分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忍受酷暑的天气。我发现从6月开始,我的电费使用开始暴增,预计7月-8月达到全年的峰值,9月尤其是9月秋分节气到来之前一个星期左右电费开始回落。

秋分之后。根据秋分节气的特点: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简言之,秋分之后呢,气温普遍会有所下降,酷暑天气就会退去。根据我的经验,在我们南方地区,秋分之后,我们骑电动车送娃上学的家长,就需要在早上给孩子套上一件长袖,比如长袖衬衫,爆款外套等。因为早上气温较低,爆款长袖可以防止孩子受凉。

饮食和身体锻炼方面。因为秋分的时候,还是属于秋季。秋季天气干燥,为了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坚持跑步、跳绳等简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这个节气及节气前后,一定需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或者不吃烧烤、宵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邪燥入侵我们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有关秋分的农事活动

如果您家有农作物或者是家有务农的家人,那么下面这个信息你就不要错过了。

如果您家想种植菠菜、大蒜等青菜,那么秋分的时候就是适合去播种了。秋分,也是一个丰收的节气,如果您家种植有苹果、石榴、猕猴桃等水果,秋分的时候也是适合采摘了。还有如果和我一样是在南方的话,我们这里还有水稻,这个时候属于中期管理,一定要注意干湿相间的灌溉,保持水稻根系活力,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瘪谷。

有关秋分的习俗
秋分的时候,我们有许多的传统习俗,因地而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秋分的文学创作

如果您是在校学生,那么关于“秋分”节气的文化知识、秋分和文学作家的故事作品就一定不要错过了~~

以上就是关于秋分的故事和秋分的一些知识分享了,你是否对秋分有更多的了解了呢,如果是 的话,就点个赞赞再划走吧~~~^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它的到来敲响了今年秋天的钟声,全国的气候都将大幅度下降,属于秋天的凉爽真真的是要扑面而来,在秋天这个最适合出游的季节里。


有关秋分的故事《秋分竖蛋》

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秋天来临。其实,立蛋与秋分并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曲线位置。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据天文专家介绍,秋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亦有观点认为竖蛋与秋分无关,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同时,中国民间还有秋分竖蛋的习俗,一些地方在秋分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

为什么在秋分这一天鸡蛋容易立起来呢?网络上流传看这样的说法:一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星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化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但有专家认为这是纯粹的技巧问题,与秋分无关。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外界十扰的情况下,可以保待十儿大不倒。有的认为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颖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

根据经验,应这样“秋分竖蛋”:鸡蛋的表面其实是高低不平的,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毫米~0.8毫米。根据三点确定一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合适的“小山”支点,就能使鸡蛋竖立起来了。此外,生下后4~5天的鸡蛋,由于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秋分节气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 “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的历史传说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  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 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养生保健方法

1、保护胃肠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肠疾病的多发季节。因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因此,腰腹部保暖很重要。容易腹泻的人可以选用肚脐贴、暖宝,每天晚上用热水烫脚、按摩足心都有一定作用。

2、调整情绪

秋分以后,日照时间明显变短,气温下降,秋风萧瑟,人们见景生情,容易产生一些抑郁的情绪,尤其是病人、老年人,周围的人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些关爱,多鼓励他们出门,多跟他们交流。

上班族要尽可能在午休时间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学会转移工作压力,避免负面情绪影响生活。

3、运动最当时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无论是散步、慢跑、登山、打球、游泳,还是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做八段锦、练健身操都能起到增强体质、抗病消灾的目的。在运动的同时,要配合呼吸训练,尤其是在室外多做深呼吸,既能提高肺活量、还能让呼吸道尽早适应冷空气,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最佳时蔬

秋分之后,也是根茎类蔬菜收获的季节,这些蔬菜大多有滋阴润燥、清肺和胃之功,大家可以酌情选择。

5、茭白

茭白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的豆甾醇能清除体内活性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黑色素生成,它还能软化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使皮肤润滑细腻,是美容佳品啊!

中医认为茭白能清湿热、解毒、催乳汁、美容生肌,炒食、做汤均可。


秋分饮食禁忌

1、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

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2、秋季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

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但是,生吃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一般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

中医认为,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如果肺气太过,往往会导致肝气抑郁。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忌吃肥甘食品。

第2个回答  2019-07-23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黄帝内经》上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太常记》上说: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夜明就是月亮。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月饼形式多样,口味不一。我家乡的月饼有两种,一种是买的,小小的,外面是一层层脆皮,里面是甜得厉害的冰糖杏仁馅子。一种是自家做的。由发酵的面粉,在圆底的大锅里,用小火烘成。做成的饼,有脸盆大小。外表金黄香脆,里面甜软而有韧性。
祭品摆好之后,在香炉里点好香,对月跪拜。“羞花闭月”,是人们对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时,都希望有一片云彩会从月亮的面前飘过,证明自己的美丽。但是月亮不能躲在云层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惊慌,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们会拿了铜锣边走边使劲地敲打,来惊吓天狗,让它吐出来。
拜月之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分吃月饼。家中几人,就把月饼切成几份,要是有人远在外地,未能赶回,也要给他留上一份。边吃月饼边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灵药,身子轻了,慢慢地飞了起来……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们对月宫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没有太多兴趣,倒是对那只捣药的玉兔十分喜欢。因为他们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样子,用泥做成的“兔儿爷”。“兔儿爷”,长着两只长耳朵,粉白的脸,戴着金盔,身披战袍,左手拿着盛药的臼,右手拿着捣药的杵,背上插着小旗,胯下骑着老虎,威风凛凛。
第3个回答  2022-08-26
秋分由来的历史传说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短。

  秋分节气的特殊现象
  赤道线

  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太阳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当你来到赤道线时,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南北极过着共同的白昼

  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

  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在北纬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他们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为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样长,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秋分的古代诗词
  《道中秋分》

  【清 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阁阂风。

  瘦马赢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黄景仁(1749一1753),清代诗人。字汉墉,又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枪的情怀,这首《道中秋分》同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闻司: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宫门。这是一首行旅诗,因在道中逢秋分而作。

  《秋分日忆用济》

  【清 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咳。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铁,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紫静仪,字季娴,浙江钱塘人。有《凝香诗钞》。又是一年的秋分,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儿子。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歌。回首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诗人感慨万千。既然前途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

  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资秋夜》

  【南朝梁 沈约】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氯。

  噎噎萤入雾,离离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

  新知乐如是,久要拒相闻。

  沈约(441一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噎:天阴沉。诅:表示反问。“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写作时节。由于秋分已是深秋,秋高气爽,所以全诗表现出一种从容的心情。
第4个回答  2022-08-25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黄帝内经》上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太常记》上说: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夜明就是月亮。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月饼形式多样,口味不一。我家乡的月饼有两种,一种是买的,小小的,外面是一层层脆皮,里面是甜得厉害的冰糖杏仁馅子。一种是自家做的。由发酵的面粉,在圆底的大锅里,用小火烘成。做成的饼,有脸盆大小。外表金黄香脆,里面甜软而有韧性。
祭品摆好之后,在香炉里点好香,对月跪拜。“羞花闭月”,是人们对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时,都希望有一片云彩会从月亮的面前飘过,证明自己的美丽。但是月亮不能躲在云层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惊慌,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们会拿了铜锣边走边使劲地敲打,来惊吓天狗,让它吐出来。
拜月之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分吃月饼。家中几人,就把月饼切成几份,要是有人远在外地,未能赶回,也要给他留上一份。边吃月饼边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灵药,身子轻了,慢慢地飞了起来……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们对月宫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没有太多兴趣,倒是对那只捣药的玉兔十分喜欢。因为他们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样子,用泥做成的“兔儿爷”。“兔儿爷”,长着两只长耳朵,粉白的脸,戴着金盔,身披战袍,左手拿着盛药的臼,右手拿着捣药的杵,背上插着小旗,胯下骑着老虎,威风凛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