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和“裳”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我国的衣裳文化源远流长。据《易•系辞下》

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在

很久以前,古人就制定了衣裳制度。古人的衣服以

交领右衽为主,也有圆领、直领,无扣系带,宽衣

大袖,线条柔美流畅。商代时,上衣下裳的衣裳制

度基本形成,帽、冠、发式、鞋子也随之产生。在

古代社会,人们出于对天地祖先的崇拜,认为上衣

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而

地是黄色。所以古人祭祀天地、祖先的衣裳(祭服)

都是上玄下黄。而在日常生活中,衣裳的颜色要求

就不十分严格了。西周时,宗法分封制确立后,等

级制度也随之形成,对服饰的要求也严格起来,衣

裳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的等级。

隋唐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衣下裳已经不符

合时代要求。裙子逐渐只限于女子穿用,而男子则

穿袍子。但在正式的朝贺或祭祀时,君臣们仍然穿

正式的上衣下裳的朝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6
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
裳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