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宋真宗“泰山封禅”始末

宋真宗赵恒继位初期,以勤政治国,广开言路,锐意革兴,使宋代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大大发展,出现了“咸平之治”的小康局面。自从宋真宗勉强打退萧太后带领的契丹兵的大举进攻,屈辱地与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他的进取精神就日渐泯灭,每年向辽国纳些岁币以求苟安,施政思想也日益保守,并且还崇道信佛,讲求迷信,这么老民伤财地一折腾,宋朝的国势就逐渐衰微下去了。
公元1005年,宋真宗赵恒听信谗言,提升了善于阿谀奉承的主和派官员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居为百官之首。王钦若是个十分懂得迎合主子的小人,他看准了赵恒讨厌战争而又好大喜功的心理,就向真宗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建议。他向真宗建议道:“自古以来,就有圣人以神道设教的说法。祥瑞虽不是人力可为,但是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昭示天下,其实与天降祥瑞是一样的”。宋真宗听信了他的话,立刻下旨昭示天下。不久,全国各地就争先恐后地将祥瑞之物进献给皇帝。著名的“天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有一天,真宗上早朝时,有官员报告,在宫城左承天门南角发现了一条两丈多的黄帛。这黄帛像书卷一样,上面隐约有字。真宗说:“去年我曾梦见神人,说今年会降《大中祥符》三篇,想来正是天书下降了”。于是,真宗率领群臣来到承天门,焚香望拜,永保宋祚。赵恒把这充满恭维之词的“天书”,藏在金匮之中,然后大宴群臣,庆祝得此“天书”,而后立刻改元为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并且派遣使者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京城寺庙以及各地宫观。各位臣子也纷纷上表称贺。
大中祥符元年初,兖州知州亲率一千二百八十多人来到京师上表说,天降祥符,国运昌盛,请赵恒封禅泰山,以报天地。不久,官中的功德阁又发现“天书”一副。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僧道各界等两万多人伏阙上表,请行封禅。真宗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在当年十月“封禅泰山”。六月,王钦若又上奏说,泰山下澧泉涌出处又有“天书”出现。群臣再次纷纷上表称贺,并上奏要加给赵恒尊号“崇文广天尊宝应章圣明仁孝皇帝”。这些阿谀之词,宋真宗赵恒竟然全都接受了。
十月,庞大的议卫护从跟随赵恒离开京城前往封禅。用玉轲运载的“天书”行于队伍前列,表示此次封禅“师出有名”,是宋真宗前来拜谢上天所赐的“天书”教诲的。真宗及随从人马,经过十七天的长时间行路来到泰山脚下,仪仗对士兵每两步一人、隔八步树一旗,真从山脚通到山顶。真宗的这次封禅可谓是浩浩荡荡,极为风光。
十月十三日早晨,赵恒头上戴着通天冠,身山穿着绛纱袍,乘了金辂,后面装备法架,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泰山顶,准备封禅。次日,真宗以隆重的仪式封祭昊天上帝及各路神明,很长时间礼仪才完毕,真即日下山。后来真宗又以同样隆重的仪式在杜首山祭祀天祉神,最后又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使臣及僧众的朝贺,并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封禅完毕后,真宗下诏改泰山脚下的封县为“奉符县”,并且作《庆东封礼成诗》,还下令群臣唱和,又设下盛宴,群臣通庆封禅成功。
十一月,宋真宗回到京师开封,诏定“天书”降临京师的那天为“天庆节”,并且命人将他泰山封禅一事编成《大中祥符封禅记》一书,还命人专门制造了奉迎“天书”而使用的“天书玉辂”,群臣为了讨好皇上,争相上奏表章,赞颂赵恒功德无量,才感动上天得降“天书”。
其实,自秦汉以来,只有少数帝王因为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国富民强,才有理由去泰山封禅。然而,宋真宗在位期间,不仅政绩不显著,还同辽国订了屈辱的条约,就是这样一个平庸的皇帝竟然也跑去泰山封禅,所以宋真宗封禅不被后人称赞。并且真宗在内扰未平、外患未平的衰弱国势下,做这样劳民伤财的事,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根本于国于民无益。而那些阿谀承的大臣们,也不顾连年水旱灾造成民心动摇,还投真宗所好,屡屡慌报所谓“祥瑞”,说什么“池盐不种自生”、“仙书《灵宝真文》问世”、“黄河自清”等旷世谎言,对于这些真宗居然都深信不疑。相反,宋真宗对于忠臣的进谏,却当做耳旁风,丝毫不予理会,彻底地退去了即位之初的进取心。
此后,宋真宗又与大中祥符四年,再次封禅泰山;大中祥符七年还到南边驾临亳州。沿途所费估计不下数十万钱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赋税负担,宋朝积贫积弱的形势更加严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