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丧事时,系在身上的白色带子叫什么?

如题所述

在办理丧事时,身上系着的白色带子称作孝带。
丧事中的服饰习俗,即穿孝,也被称作戴孝。古代称之为“尊礼成服”,其基础是五服制度。这个制度不仅表明了亲族关系的远近,也体现了彼此间的权利和义务。古代对于丧服的材质、款式以及服丧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丧服制度中,五服分别指的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斩衰是由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合,服丧期为三年。这适用于儿子、未嫁女儿为父母,儿媳为公婆,承丧孙为祖父母,以及妻子、妾室为丈夫等情况。
齐衰是由粗布制成,边缘缝合。继母、慈母齐衰服丧期为三年;孙为祖父母、夫为妻齐衰服丧期为一年;曾祖父母齐衰服丧期为五个月;高祖父母齐衰服丧期为三个月。
大功服丧期为九个月,使用熟麻布制成。适用于堂兄弟、未婚堂姐妹、已婚姑母、姊妹、侄女以及众孙、众子妇、侄媳等。已婚女性为伯叔父、兄弟、侄子,未婚姑母、姊妹、侄女等也穿大功。
小功服丧期为五个月,使用熟麻布制成,比大功稍细。适用于本宗的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婚堂姐妹等。
缌麻服丧期为三个月,使用细麻布制成。适用于本宗的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姐妹,表兄弟、岳父母等也适用于此服制。
此外,服丧期间还有杖期和不杖期的区别。杖期是指一年丧期,持有丧杖。例如,嫡子、众子为庶母服杖期;夫为妻丧,如果父母不在,则服杖期;如果父母在,则服不杖期。
通常家庭在丧礼中所穿的孝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和辈分不同而有所区别。孝服包括帽子、衣服、鞋以及孝衫等。
丧帽即孝帽,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用谷草扎成的圈,圈上交叉扎着稻草,并用白纸剪成的穗条缠绕,再点缀上核桃大小的棉花球;另一种用麻布或粗白布缝成口袋状,从后部留一个两寸长的口子,戴在头上后再系上“包头”。
包头是用白布叠成的四指宽的带子,长度不一,一般为六尺。男性系在孝帽外边,活扣在左;女性直接系在头上,活扣在右。有时根据死者性别区分左右。
系扣后余下的部分自然下垂。儿子和儿媳的包头系在额头两边向下垂。送纸和送葬时,包头散开覆盖在头上。身上穿着素服,外面再穿“孝衫子”。
孝衫子是由麻布或粗白布制成,边缘不缝合,无扣,身长至脚。有时不剪开直接缝在一起,而干脆用一块白布披在身上,腰带用麻绳代替。
布鞋用白布包裹,如果祖父母、父母均去世,则全包裹(有的后跟留一个三角形露鞋面)。如果只有一位在世一位去世,则鞋后跟留一点缝隙。其他关系留的缝隙越大,关系越远。
下葬后,孝衫、孝帽、包头卸下,鞋外包裹的白布不拆,留存时间基本与五服服期相同。
在丧礼中,只有女婿的丧服与众不同,是将“包头”系在腰间,孝帽塞在“包头”下面。
在民国前,有的家庭在丧礼后一年中,亡者子女穿麻衣,女子穿黑衣边缘白边,缀白扣,白布绑腿,腰系白腰带。如果孩子与死者超过三代,只系白布条或黄布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