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黄马褂赋予了哪些权利?并非是免死金牌

如题所述

黄马褂是清朝的一种官服,不少影视剧都把黄马褂的作用等同于免死金牌,那在历史上真是这样吗?原本只有皇帝身边的领侍卫内大臣和护军统领等人有资格服黄马褂,后来皇帝也会赏赐黄马褂给立有军工的功臣,不过平日穿着黄马褂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想穿就能穿,而且黄马褂也没那么多免死的权利。其实在皇帝面前有时候免死金牌也不管用,那皇帝到底赋予了黄马褂哪些权利呢?
黄马褂大概是有清一代最为难得的衣着了,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穿。穿黄马褂的人,就和将内裤外穿的超人一样拉风、酷炫、屌炸天,寻常百姓只能眼巴巴景仰的份。穿了黄马褂,就可以横行无忌,视规矩如无物,有司还得行注目礼;穿了黄马褂,就可以目无法纪欺压良善,吃瓜群众敢怒不敢言。
黄马褂为什么就这么牛呢?
马褂、马褂、自然是骑马人穿的褂子,只是看名目就知道是与三十亩地一头牛的百姓无缘。
黄马褂之所以牛皮闪闪,除了便于骑射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它与崇高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有染。
如果以为黄马褂就是黄色的马褂,那就大错特错了。清代服制龟腚,黄色有明黄(淡黄、也称为鹅黄)、金黄(深黄)、杏黄(黄的发红)等多种区别。
理论上讲,明黄马褂、金黄马褂、杏黄马褂都是黄马褂,而且黄马褂真的有明黄色、金黄色之分。这其中,真正牛皮的是御赐黄马褂。
为什么会如此呢?
众所周知,满洲人起于白山黑水间,以八旗劲旅定鼎中原的。这八旗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八旗又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其中镶黄旗与正黄旗是由皇家自己统领的,正白旗则是在多尔衮任摄政王主政之时刻意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地位拔高的。
一开始,黄色就是满洲人眼中最高贵的。
努尔哈赤是镶黄旗旗主,因此镶黄旗顺理成章成了八旗之首。顺治小皇帝入中原时,其余各旗旗主自然是扈从。大家都是骑着马出关的,所以这些扈从官员无一例外都穿着马褂,而且严格按照各旗旗色制作。
满洲人只有区区数万人,居然就能将大明王朝打的束手无策,眼见着就要突破明廷防线,皇太极大概是太过兴奋,结果乐极生悲暴毙了。因为死的太过突然,没有留下遗言,因此有条件上位的豪格与多尔衮二人对皇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豪格虽然是皇太极长子却非嫡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虽然战功显赫才干超群,在兄弟中却排行十四。
因此,豪格与多尔衮暗中争得不可开交,可是拿到桌面上摆开来谈的时候,两个人却不约而同的惺惺作态表示谦逊。
先是,豪格以德小福薄为由固辞退出,将了多尔衮一军。多尔衮眼见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转而推举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大位。
在皇太极时期就赞助内政,越既有年,积累了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孝庄明白多尔衮如此只是权宜之计,于是顺水推舟,提议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二人共同辅政。
虽然济尔哈朗排名在多尔衮之前,但多尔衮才识胆略都是济尔哈朗无法相比的。不久,多尔衮就将豪格废为庶人,稳定了政局,事实上成为了首席辅政大臣。
此后,清人入关定鼎中原,顺治皇帝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等到清军定江南。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建议下,顺治改称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随着清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功勋卓著的多尔衮最终由皇叔父摄政王一跃成为皇父摄政王。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日子一久,权倾朝野的多尔衮再次对皇权生出了觊觎之心,一天,他手中拿着一件黄马褂,问左右人自己是不是能穿?平素畏之如虎的诸位大臣,这时居然变得态度强硬,不约而同的力争以为不可。
忖度这则记载,多尔衮手中拿的黄色马褂应该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明黄色马褂。
哪怕是多尔衮把皇袍当成内裤穿,只要不露在外面,大家就会相安无事。倘若非要穿件黄马褂显摆,那就等于触碰了高压线了。
令人不解的是,据清代典章记载皇帝行褂,色用石青。行褂就是马褂,马褂不过是行褂的俗称而已。
皇帝居然不穿黄马褂?
而且,直到现在在故宫馆藏或者是清历代帝王画像中,都没有发现清帝穿黄马褂的蛛丝马迹。
这就令人费解了。
史料记载,黄马褂一开始就有明黄色、金黄色的区分。
清帝出巡狩猎时,随行的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按例都穿明黄色的马褂;而随行的正黄旗官员,兵丁也穿黄马褂,不过他们的黄马褂颜色是金黄色的,以示有所区别。
原来,清代皇帝自己是不穿黄马褂的,最多,他们冬天穿的裘皮装会用明黄色的绸缎做里子。
当然,他们不穿,不等于其他人可以穿。
假如,清帝也穿着黄马褂去木兰围猎,远远看去一片翔色,倒也蔚为壮观,只是如此一来,又怎么能显出皇上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呢?
就像不差钱的退休马老头,脚下蹬了一双老布鞋,口中啜着一根老冰棍,施施然混迹于身周穿各种品牌鞋的安保人员中,反而显得卓尔不群了。
同理,清代皇帝也不爱穿黄马褂,他们喜欢赏赐手下人穿黄马褂。至少,他们喜欢那些忠臣高耸尊臀,跪拜在自己脚下山呼万岁谢主隆恩的那种感觉。
有清一代,黄马褂只是天子近臣、近侍的专用服饰。因为难得,所以名贵,引无数官员竞折腰,以得到一件黄马褂穿为无上之荣耀。
对于官员们的这种心理,洞烛千里的清帝心底如明镜一样。为此,他们巧立名目,将赏赐黄马褂分为了赏给黄马褂和赏穿黄马褂。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其间距离却足足有孙猴子的一个跟头那么远。赏给的只有一件,不可以复制粘贴;而赏穿黄马褂,穿破了绝对不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以自己再制作新的黄马褂穿。
那些扈从皇帝出巡,有幸穿着黄马褂的,不过是藉壮观瞻而已。
黄马褂,其实就是他们的工作服。事情一了,就得赶紧小心收起来,以备下次再用。这种情况,有个专用名称职任褂子。
跟随皇帝到木兰围猎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射中鹿的,得到的奖品也是一件黄马褂。只不过,这种黄马褂最多也就穿个十几天,围猎一结束,褂子也得仔细收好。这种黄马褂,叫做行围褂子。
职任褂子与行围褂子,都属于赏给黄马褂。
赏赐给立有殊勋的高级军事将领,或者统兵文职大员的黄马褂,才称为赏穿黄马褂。
清初,对立下大功的将领除加官晋爵外、最多是赐以巴图鲁名号、赏戴花翎等。将黄马褂赏赐给功勋卓著官员,是乾隆朝之后的事情,随着咸丰帝在位时战事的增多,得到这种奖励的官员也多了起来。
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的相关有功官员都曾得到这种殊荣;帮助左宗棠平收复新疆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有这么一件;就连外国人,清末著名雇佣军、洋枪队长戈登,也有幸穿了一件。
虽然同为黄马褂,但为了有所区别,职任褂子行围褂子的纽绊是黑颜色的,而赏穿的黄马褂纽绊依然是明黄色的。
如此看来,细节不单可以决定成败,还可以决定许多,诸如
许多人误以为,穿上皇上赏赐的黄马褂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皇上赐的黄马褂,不是真的要你穿的,只要碰到国家大典才能穿出来,平时则要将它小心翼翼、高高在上的贡奉在家族祠堂中,光宗耀祖。倘若公务繁忙、场合需要,有穿着黄马褂示人的必要,则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化的黄马褂,以备不时之需。
倘若你办事不力、或者犯了错,曾经赏赐的黄马褂也可以被随时收回。这种情况,也有个专用名字裭夺黄马褂!
说到底,黄马褂不过是清代统治者体现皇权、愚弄臣民的工具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