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对读者理解作品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意义非常大,作者创作作品是有背景的,刚开始的一些作品基本上是写自已遇到过的或经历过的事情的,干脆写自传体小说也很普遍,(即使他用的不是真名),这是因为他了解自已,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更容易下笔,表达他对过去事物的看法,发表言论来评说当时不公正的一些事情,这是发泄型写法,当然后事评论基本上是正确的。这个作品的背景就是他创作的根基,与其说创作还不如说是自已在讲述自已的故事,在转化成文字时有他的表述情绪,有些只能靠读者去推测去想像,进一步跟进作者的心里,体会他的思想和事态将会出现的结果,然而这只是从文字上猜测到的,真正的内涵只有作者本人知道,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其真实的含意,最好了解一下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一个作品的产生,都有特定的环境,作者在这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思想而产生创作冲动,道过作品来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所谓情感于中,摇荡性情,而歌之舞之,以表现之。在同一环境中,由于作者经历的背景不同,感受会截然不同。我们看看,《枫桥夜泊》和作者考中了进士后的诗,情感截然相反,考试不中,就连渔火晚枫,古寺夜钟这么富诗意的环境,都写得那么凄凉。在他考上了后,诗意大变,充满欢乐。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也反映了这背景影响情感的问题。本来,鸟语花香,总应让人欢愉,但杜甫在诗中反映出相反情感。为什么?因为当时战争未结束,亲人不知下落,连书信都收不到,一点音讯都没有,所以着见花和听到鸟叫,反而引起伤情。你着`亲朋无一字,家书抵万金,的情况下谁高兴得起来?不是反而引起伤心吗?所以,了背景对分析作品的意思是十分重要的。
第2个回答  2019-06-12
我觉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举个例子,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如果不看这首诗的题目或是不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我们应该很难猜测这首诗到底是在表达什么感情,说实话,起初我觉得又像是亲情,又像是在表达友情,亦或是男女爱情,仿佛都挺应景的,作者借景抒情,通过“秋阴、枯荷、雨声”等经常被文人拿来反映自己抑郁寡欢的实景,来衬托作者想要表达的哀伤情感,直到我才细细地查阅了这首诗,原来标题中的崔雍崔衮是李商隐舅舅家的儿子,舅舅病逝,两个儿子因为距离遥远而没能在身边,发丧完舅舅后,李商隐又孤独一人地想念着已经逝去的舅舅和两个曾经在自己很落魄的时候给予过帮助的表兄弟,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写下了这首相思感伤的诗,所以,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便我对李商隐这位作者了解再多,我还是根本不会懂这首诗想要表达的真正情感。
第3个回答  2019-06-12
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尽管不是写他自已,可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表现的活灵活现,这是为什么?还是在写他的思想观点,为什么我说,没有思想的人当不了作家,原因就是他把身边的人和事及发生的事情已经形成自已的思想了,他在坑道体验生活,坐在老乡家拉家长,把每个人物的想法注入在自已的脑海里,夜间一杯咖啡一包香烟,用笔舒发出来,他不是在写,是在激情发泄,他深入的生活就是背景。他笔下刻划过的人物与他同吃同住同劳动过,这里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在书里是舍掉的,现在只有当事人明白,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事情来理解作品,那就去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去吧。
第4个回答  2019-06-12
创作背景是作者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了解它有利于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人是社会的人,无论自觉与否,它都生活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之中。对人也好,对事物也好,都会有自己I的认识写思考。如果想把自已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并成功发表,就成了作品。因此,了解这些环境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背景是打开作品内涵的钥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