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一些细节

楷书?一些细节

  (1)介绍: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 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壁画,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 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 貌。中唐颜真卿以雄风创新;晚唐柳公权以柳骨相媲美于颜筋。凡此三变。形成唐楷之大貌。五 代、宋、元、明、清是楷书式微期。书家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未能突破晋唐楷书已有的格局。楷书的 审美表现性和抒情性均不及行草书。
  (2)代表人物:
  楷书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颜、柳、赵等。
  A:书圣-- 王羲之
  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 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 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 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 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
  B:欧阳询--欧体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C:柳公权--柳体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楷书家。
  D: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 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E:赵孟俯--赵体
  赵孟俯(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 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http://www.21blue.com/wen/printpage.asp?ArticleID=50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02
楷书,又叫真书
中国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正书、楷书。字形方正,
笔划平直工整,是在汉末八分书基础上演变而成
的新书体。这种书体三国时已通行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隋唐以后真书在书法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作如智永《 真草千字文 》中的真书和欧阳询的《 九成宫醴泉铭》。真书一直作为正体字沿用至今。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第2个回答  2006-03-01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概论:初唐书风最胜,几个皇帝都是个中高手,唐太宗以帝王之尊,大力提倡书法,特意遵祟王羲之,并搜访天下名书迹,君臣相扇之下书风鼎盛,更开设「书学」,以书取士,所以读书人自然个个发愤练字;据说科举时文章内容再好,字丑也是没有用的。

太宗本身就写得一手好字,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之妙,也学虞世南行书。所传之「温泉铭」便是以行书入碑之作,颇具二王之风。

帝王之提倡,再加上当时社会安定,民生富足,正是发展文化的大好时机,书家辈出。成名当代,流名千古的「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就是此期之代表。

发展:

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贞观十五年,享年八十五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因此又称「欧阳率更」。他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兼善众体,在当时甚至还「扬名国际」,声名远播高丽,太宗也十分赏识他。欧阳询的书法以「武库矛戟」与「劲险」为特色,正书以九成宫为本色,而化度寺温润含蓄,成就最高;小楷则稍具姿色,以千字文为化表,行草虽不算顶清雅,仍有「跌荡流动」之势,以史事帖为代表。

虞世南:

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生于南陈武帝永定二年,卒于贞观十二年,享年八十岁。官至秘书监,获赐永兴县子,世称「永兴」、「秘监」。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太宗以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曰五绝。学书于智永,得其精传。

其书近法智永,算是二王之远亲,又偏工行草,得于南帖特多。其隶、行、草皆妙,但流传书迹甚少,正书仅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草书则有积时帖为代表。

褚遂良:

字登善、河南阳翟人,官至尚书左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生于隋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四年,享年六十四岁。博学通识,具王佐之财,亦是忠谠之臣。少学虞世南书,长则祖述右军,尽得其妙,兼取众美,自立门户,与欧、虞鼎立。

登善的面目最多,变化也最大,正所谓「一碑有一碑的面目,一碑有一碑的风神」也。其正书比欧、虞婉美劲逸,如伊阙佛龛,尚存隶意,气调浑古,而雁塔圣教序记,房玄龄碑成就最高。行书则温润似永兴,以枯树赋为代表。

薛稷: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终年65岁,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官至札部尚书,太子少保。他在外祖父魏征家见到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书迹,锐意临仿,不久遂以书法名扬天下。

他的书法用笔纤瘦,结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就是由薛稷书法演化而成。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

代表书家:
相关碑帖:

李世民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李世民:
温泉铭 晋祠铭

欧阳询: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碑
张翰思鲈帖 皇甫诞碑 梦奠帖 卜商帖
道因法师碑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汝南公主墓志

褚遂良:
倪宽赞 雁塔圣教序 阴符经 孟法师碑

薛稷:
信行禅师碑

参考资料:http://www.wenyi.com/art/shufa/suitang/ctang.htm

第3个回答  2006-03-01
楷书,又叫真书
中国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正书、楷书。字形方正,
笔划平直工整,是在汉末八分书基础上演变而成
的新书体。这种书体三国时已通行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隋唐以后真书在书法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作如智永《 真草千字文 》中的真书和欧阳询的《 九成宫醴泉铭》。真书一直作为正体字沿用至今。
第4个回答  2006-03-01
楷书形成於东汉末,三国以后渐次流行。其结体折衷篆之长与隶之潢而为长方,而且结构趋向字里集中,力求平稳,字形美观易识,章法整齐,不似草书笔画之多变,故很快即成为通行之标准字体。

"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摆脱了古代文字的图形意味.楷书起於东汉未年,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楷书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