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

如题所述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涉及两种主要类型:前传型AVRT和逆传型AAVRT。前传型AVRT,又称顺向性心动过速,其起因于房室结前传激动经隐匿性或显性旁路逆传回心房形成反复折返。隐匿性旁路仅具有室房逆传能力,无预激波,而显性旁路则具备双向传导,可产生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图形。窦性心律时,如果旁路与房室结的不应期差异大,期前收缩可能导致逆向室房传导,引发前传型AVRT。



逆传型AAVRT,即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显性旁路参与形成,因为隐匿性旁路不能前传。心房冲动首先通过前传支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心动过速时QRS波宽大畸形。房室交接区的逆传P′波顺序是房室交接区领先。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均可诱发AAVRT。



多条旁路型心动过速涉及多个房室旁路之间的折返,如旁路与旁路之间、Kent束与Mahaim束之间的交互传导。其中,房室间存在多条旁路时,可形成复杂的心脏内折返环。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多条房室旁路中至关重要,可通过右心房程控扫描和希氏束调搏排除其他传导异常。对于Kent束与Mahaim束间的折返,心电图表现出宽QRS波心动过速和特定的δ波。



至于Mahaim束与结室旁路或房束旁路间的折返,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和LBBB型QRS波。Mahaim束的结束或结室旁路可能导致房室分离,而房束旁路则常涉及心房。电生理检查能揭示这些复杂情况,帮助确定治疗策略。



扩展资料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发生率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全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