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如题所述

农业种植与畜牧业的起源,源自于人类将野生动植物驯化的过程。在采集渔猎的生活方式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正是这些知识,为原始人类驯化植物与动物奠定了基础。当环境变化导致寻找新食物来源的需求出现时,原始农业与畜牧业便应运而生。在中国古史中,神农氏被视作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开山鼻祖。



传说中,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他在王天下期间,制作结绳和网罟,以渔猎为主。之后,由于民人增多而禽兽减少,食物短缺,神农氏出现,他根据天时地利,制作耒耜,教导民众耕作,成为农业的先驱。中国农业自诞生起,以种植业为中心,首要目标是野生植物的驯化。在长期的采集中,人们试验了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逐渐培育出适合人类需求的作物。从“尝百草”到“播五谷”与“种粟”,这一过程生动反映了驯化作物的艰难与风险。



为了使农业经济稳固,需要发明工具,神农氏传说中创造了斤斧耒耜,以开垦草原,同时,为了解决谷物熟食的方法,他发明了陶器。从“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作陶”,这一历史过程反映了农业工具的进化。



神农氏的传说,实际上是反映中国农业从起源到确立整个历史时代的缩影。



中国的农业遗址证据,不仅有神话传说,更有丰富的考古学证据。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广泛分布,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尤其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等遗址,距今已有七、八千年历史,证明了农业在此地区的发展。黄河流域的农业文化就是在这些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继之而来的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大规模的村落遗址。主要作物为粟黍,经济生活以种植业为主,同时养畜业也有一定发展。随着经济共同体的分化,龙山文化出现,村落规模缩小,但农业工具有所改进,畜牧业更为发达。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原始水田农业发展到新阶段,石犁铧和斜把破土器的出现,显示了水稻农业的发展。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以稻作为主,显示出与长江下游不同的特色。长江中游的早期稻作遗存不断有新的发现,表明长江中游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平衡,沿江沿海多贝丘遗址保留着捕捞采集的经济特点,而河流两岸的台地遗址则发展了以种植为主的综合经济。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西藏,原始农业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地方特色。至迟距今四千年前,定居农业村落已出现于这一地区。



北方地区的遗址反映了以种植业、渔猎或畜牧业为主的经济面貌。东北大平原的中南部分布着以种植业为主的遗址,河套地区的遗址与中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相似。以渔猎为主的经济类型在黑龙江密山新开流遗址得到典型体现,而以畜牧业为主的遗址则较为稀少。


扩展资料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