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方柱子吗,使用的多吗?什么朝代有方断面的柱子。

如题所述

这个我查了好多资料还真的没有这样的,但假如说出项方栏杆、方石柱,我认为虽是构筑物但他毕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算是出现了。
为什么方柱子出现特别晚,我认为主要是“锯”的问题,想想,一根柱子少则3、4米,多则7、8米,在过去要把它的外表去掉,那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有“立木”顶千斤这句话却初想的很早,他们认为一根整体的原木要比劈开使用更为结实,也更为耐久,而现代力学也证实这确实是真的,因为在横断面上的约束力更为完整,而当把它做成其他形状,则在横断面上是有一定的方向受力大于其它方向。
方形石柱最早出项南宋,而宋朝也是《营造法式》成书的年代,宋朝建筑物的类型多样,其中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据此可以认为方形柱应该起与宋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6

      古代建筑中方形柱子目前没有发现。

      1、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同样的体积,圆柱体的抗压强度最高。而我国古人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曰“立木顶千斤”——此木,即柱子。

      2、圆木做柱子最经济。自然界的植物绝大多数径围是圆形或多棱形,几乎没有方形,而作为古代最主要建筑材料的树木,树干自然生成圆形。作为建筑,需要强度相同,圆木体积小、强度大,就地取材,运输方便,使用方便。

      3、古代工具加工困难。古代没有现代木工机械,将圆木加工成方形,全靠人力拉锯,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加大数倍,无端浪费,而且反倒减小建筑材料强度。何苦费力不讨好?

      4、古代建筑只有在必须使用方木或者板材的地方,如门、窗、板壁,才使用人力加工,这是为了美观,实用(减少了占用面积)。

      5、古代宫殿、寺院的主要建筑架好构建后,还需要装修,将梁柱用糯米浆做粘结剂,用麻丝缠绕包裹,再用生漆涂刷,然后雕梁画栋。方形梁柱施工不方便。

    6、作为桥梁的石头梁柱,石头本身都是浑然一体,破开后体型无定,需要再加工。而加工石头,则以圆形困难,方形容易。

第2个回答  2016-01-26
。。。。。。。。。。。。。加油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