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和一孔之见和坐井观天的区别

如题所述

井底之蛙和一孔之见和坐井观天的区别:

1、三者意思不同。坐井观天和井底之蛙代指一类人,而一孔之见则是表示狭隘片面的见解。坐井观天意思指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井底之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一孔之见比喻片面的见解。

2、三者范围不同。“一孔之见”和“坐井观天”;都比喻狭小片面的见解。但一孔之见偏重于“之见”;只是范围的影响;而“坐井观天”偏重在“观天”;发挥的见解有极大错误性。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翻译:

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

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底之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孔之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井观天 (汉语成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