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

这个《百家讲坛》老师讲得很详细,希望懂历史,爱好历史话题的详细回答!!不懂历史,没看过《百家讲坛》的不要乱回答。

你也不要太把《百家讲坛》当回事,这是我的分一、骄傲自大是关痛失荆州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  从相关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关是中了轻敌之计。关对吕蒙不敢轻视,但是,他轻视新来的陆逊。陆年轻无声望,他又在致关的书信中,极尽夸耀关之能事。关本来就骄傲,再被陆的“高帽子”一戴,就飘飘然了。在陆的马屁声中,他迷迷糊糊地丢了荆州,又在陆的马屁声中,他的人头落地。一世英名,断送在骄傲、轻敌的手中关羽镇守荆州,孙很想把关的女儿娶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媳,以求两家之好,这本来是加强和执行诸“联吴抗魏”战略方针最好的一个机会,可是,骄傲自大的关,不但丢掉了“联吴”的这个大好机会,而且还与东吴结下了大仇。他对前来提亲的诸葛瑾勃然大怒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样自命高贵,却把原来的同盟者推到了对立面,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还把诸葛瑾逐出门外,换了谁,都会怀恨在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何况,关说的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句恶语。关的自负和骄傲,理下了日后失败的种子,最后连自己的脑袋都赔了进去!二、喜好吹捧是关痛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  ,用东吴军队钻了关骄傲轻敌的空子来解释不够全面。关骄傲不假,但他久经杀场,作战的警惕性很高,最后兵败被杀,从上述资料中也可以看出是中了陆逊的“捧杀”之计,《三国演义》中说,陆首先让老将吕蒙诈病,然后给关送来一份礼物,附上一封措词谦卑的信函,说:“将军在樊城一役中,把曹将于禁俘掳过来,水淹七军,远近赞叹,都说您的功劳足以流传百世。虽是晋文公大胜楚军的英勇,韩信的败赵兵的谋略,也不及您老人家…我是书生,才疏学浅,不能胜任大事。幸喜同将军这样有威有德的人为邻,今后要靠将军多加关照…”关看完信后,仰面大笑,命左右收了礼物,打发使者回去,心里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不用防范。于是,他下令把原来防东吴的军队陆续调往樊城前线,这使关不可避免地遭到“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俘又被杀的命运。三、刘备按兵不救关云长  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包围起来的时候,刘备为什么不救援?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里面讲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这一场战争的结果,不但是曹没有想到的,也是孙没有想到的,至少曹和孙都没有想到战争的形势转化得那么快。曹想不到,孙想不到,刘也想不到。有置疑的人说,这场战争打了七个月,完全来得及派援军去啊。这个时间算错了,这七个月的前半部分都是关在胜利状态,他把樊城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拿下来了,报回去的都是捷报,前方打胜了仗还有派援军的道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9
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已取得汉中(东川)和上庸(湖北西北部),曹操大军退扎长安(陕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究竟是谁挑起的,诸说不一。参照有关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后,宛城(河南南阳)守将侯音、卫开与关羽勾通,据城反叛,延及周边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谓是“梁(河南汝州)、郏(河南郏县)、陆浑(河南嵩县东北)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此间场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关羽注视,即由荆州(湖北江陵)引军北上接应;但在关羽还未至襄樊时,曹仁已会同由长安来的庞德先遣部队攻复宛城,诛杀侯音等人。庞德即会同曹仁“遂南屯樊,讨关羽”。 此时关羽行动日程可列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将南下荆州,七月,关羽军先发制人,北上,与曹仁军相持于襄阳、樊城。曹操由长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八月,关羽围吕常于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擒于禁,覆其全军;本月,关羽游骑至郏。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还洛阳,拟南征;徐晃破关羽。 闰十月,吕蒙袭取江陵。 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身死。 对于“刘备、诸葛亮不发兵营救关羽,以致其兵败身死麦城”这一历史悬案,在学界有不同意见: 第一种观点,也是史学界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一方面,当时关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斩庞德,把曹仁围困在樊城,军事上节节胜利,诸葛亮没有必要派蜀兵来增援他。后来从丢失荆州到败走麦城,时间很短,诸葛亮无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来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刘备戎马半生,做了汉中王后,还要创造条件筹备登基;当时虽已据有两川,但还须巩固;更有甚之就是他的将士须要较长时间休整。刘备自建安十六年(211)入川,为据西川就用兵三年,未久,又在汉中打了一年仗,将士疲乏,这也是一个原因。当时上庸还有刘封和孟达的军马在,他们的不发兵营救关羽,也是刘备、甚至诸葛亮预计不到的原因外。 第二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不救关羽是为了“借刀杀人”。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訄书》中提出“葛氏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的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也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一方面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而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 另一方面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 “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第2个回答  2012-06-19
直接原因当然是军事部署上有问题。老巢都给吴端了。
至于人际、政治的勾心斗角就别谈了。和他的为人和性格有很大关系。
第3个回答  2012-06-19
这个问题《百家讲坛》里的老师讲得很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当时的关羽败走麦城,身死。 对于“刘备、诸葛亮不
第4个回答  2012-06-19
愚以为:关公太性格自傲,以至天下闻名!引得东吴吕蒙、陆逊注意。于是,此二人设下“陈仓暗渡”之计,迷惑了关公!以致出其不意袭击了荆州!关公不得不兵撤麦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