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如何抓住作文题目的“关键词”

如题所述

题目是这样的:深水河上有座独木桥,甲从东来,乙向西去,他们都要过桥,请问,他们怎样才可以几乎是同时过桥?演员们拿起笔,刷刷刷地写了一会儿,就交了卷子。盖叫天看完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众人的答案五花八门,惹人发笑:有的写着,当甲、乙相遇在桥上时,让力气大的侧着身子,把另一个人抱过去;有的人答道,让个子矮的人蹲下来,另一个人从他的身上跨过去
看着演员们瞪着眼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迷惑不解的样子,盖叫天语重心长地说:题目中的‘甲从东来’和‘乙向西去’告诉我们,甲、乙两人是同向而行,过桥时谁也不妨碍谁。你们没弄清题意就乱答一气,怎能答对呢?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
在作文课上,一定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再下笔,不然只会做无用功。所谓审清题目,就是要认真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划定写作重点,认定写作的对象,辨清写作的目的,定准写作的范围等等。
如果不认真审题,抓起笔就写,很可能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文不对题的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走题、跑题或偏题。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可偏偏得分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写偏了题。说实在的,我只能为这些写偏题的学生感到惋惜。
一、抓中心词语,定写作对象就是通过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语,确定是侧重记事,还是侧重写人,是绘景还是状物。比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心灵美的同学》、《美丽的校园》、《我心爱的储蓄罐》等,从事、同学、校园、储蓄罐等中心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几篇作文中的写作对象分别是事情、人、景色、物品。 记得上学期开学的第一篇作文
精神鼓舞着我,学生没有抓住写作对象,把范围扩大了,谈到了所有同学们,谈到了广大的同胞们,就是没谈到这种精神对于自己对于我的影响。写作对象以错,即使写得再好也只能说声可惜了。写作对象往往是名词,而且多是针对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强,所以抓住这点对作文的帮助又提高了一层。
二、抓关键词语,定写作目的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又叫题眼。抓住了关键词语就能够确定写作目的。如《一个尊敬老人的同学》这个题目中,尊敬老人就是题眼。写这篇作文的目的,应该是赞扬这位同学尊敬老人的美德,而不应该表现他刻苦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方面。可是有学生就会去写他的其他有点,甚至还觉得自己详略得当,对这位同学有很深入的了解。
还是针对
精神鼓舞着我来谈谈,从题目上来看,这篇作文的写作目的应该放在鼓舞上,无论是哪种精神或对象是谁,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鼓舞,也就是此文的写作目的。详细点来说:即如何鼓舞你,在哪些方面鼓舞了你,你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抓住了这些,文章的重点也就出来了。对于写作目的中的关键词,是作文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在平时训练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反复地琢磨题目的重心。
三、抓附加词语,定写作范围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可能会有一些附加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比如《我最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中,我最近一件是附加词语,一我们决不能认为无关紧要。从这三个附加词语我们可以确定,事情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他人;时间是最近,而不是以前;数量是一件,而不是更多。
范围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以下几种:1、时间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时间的词。如《快乐的星期天》中的"星期天";2、地点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地点的词。如《家乡的新貌》中的"家乡";3、数量范围,即题目中规定了写作的数量。如《难忘的一件事》中的"一件";4、对象范围,即题目中规定了写作的对象,如《我的妈妈》中的"妈妈"。
一般文题都可以看出它对所写作文的限制。比如,地点、时间、季节、大人小孩、多与少的限制。当然,有的根本就没有题目,只限定一个范围,让自己拟题。遇到这种情况,更需要大中取小,即在限定的范围里,选取自己熟悉的、新的、小的某一件事,自拟文题。
精神鼓舞着我,题目的范围也就缩小在了**精神方面,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里,你就不能再写其他的精神,专心写好一种精神就好。
四、此外,围绕关键词选材也很重要。
有位同学写一篇名为战胜自己
的作文,他先写我的节目主持
面临换人,自己差点打退堂鼓,但最终没有放弃,坚持竞争,最终获胜,说明遇事不气馁,坚持很重要。后来又写我
上台主持节目,开始很胆怯,但通过不断鼓励自己,结果圆满地完成任务,说明人要不断战胜内心的胆怯才能成功。这样写文章成了流水账
,偏离了题目的关键词
。我认为,学生在选材时要舍得放弃,一切与题目关键词无关的事例,即使再精彩也不能用,文中所举的详细例子要为中心服务,可浓墨重彩。而像一些
开头点题,结尾扣题
的老法子也可用在文中。
经过这样一番审题工作,就可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写出来的作文就容易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