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外湿,内湿更应引起重视吗?

如题所述

湿为长夏的主气,湿与脾的关系很密切,因为脾统水而恶湿,意思是脾脏管理水的运化,但本身又喜欢干燥。

夏秋之交,湿气最盛,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容易得湿病。

(长夏: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换季的最后18天称为长夏)



湿气对健康的影响

1、湿邪在体表时,四肢酸胀沉重,皮肤湿疹等症;

2、湿邪进入体内会进一步侵入关节,表现为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

3、进入头部的话则会出现头重、头疼等现象;

4、中焦(腹部)湿邪太盛的话就会长一肚子的肥油,大腹便便。

怎么判断是否有湿?

1、看舌苔

体内湿气重的话舌苔厚腻,这里还要分寒热,如果舌苔颜色偏黄的话就是湿热,如果舌苔白就是湿寒。

2、看大便

大便长期不成形的话就是湿气较重,这里同样也要分寒热,大便很臭并且颜色深的话就是热,如果色浅味道不重的话就是寒。

3、看体型

大腹便便的人可以说都是湿浊沉积造成的,肥胖的后的并发症大家都很熟悉了,可能导致“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上面提到了湿分寒湿和热湿,但这还不够,还要分内湿和外湿。



什么是内湿?

内湿是人体内气机运行过于缓慢,形成了郁滞。

内湿形成的原因

1、喜食肉类、甜食、冷饮,致使脾胃失调;

2、长期不运动、情志抑郁容易聚而成湿;

3、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致脾阳虚津液不化,而湿浊内生。

内湿的预防

1、少吃甜食、肉类、动物油,可以使人体气血顺畅;

2、戒烟限酒,不损肺及脾胃,则水液输布、运化正常;

3、坚持适当运动。动则为阳,水湿痰饮皆为阴邪,气血流畅就可使阴邪不滞留体内;

4、乐观豁达,保持良好情绪,肝气通达则脾胃(土)不受肝(木)克,使痰湿运化正常。

内湿的治疗

第一种方法:食疗

茯苓、泽泻、薏米、赤小豆、莲子等都具有利湿的功效,这种方法虽然能把湿去掉,但并不能防止湿邪的再次形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法,疏通气机

现在的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大多一坐就是一天,所以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除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健脾疏肝,使体内气机流动起来,这样一来湿邪就祛除了。

什么是外湿?

外湿是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时间一长体内的气机流动就会变得迟缓,逐渐形成了湿邪,因此长期在潮湿环境里工作的人容易的风湿。

外湿形成的原因

相较于内湿来说,外湿形成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环境,潮湿、不通风、长期不见阳光的地方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7

外湿和内湿都是病症,都是需要治疗的。

湿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指外界湿气侵袭人体,或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从事水中作业。外湿入侵会头痛,并伴有肢体困重麻木。内湿指体内水湿停滞,多由脾失健运,以致水湿停聚,即所谓“脾虚生湿”。症状多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黏腻等,舌苔厚腻,脉相濡。

第2个回答  2020-06-07
人体内的湿气一般分为内湿和外湿,一般情况下,内湿多是平时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导致人体内的阳气损伤了,外湿一般是湿邪,比如长期居住在气候潮湿的地方,或者经常淋雨导致的湿气,不管是哪种湿气都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那么湿气的危害严重吗?危害有多大?
1.湿气重的人,容易得鼻炎,咽炎等。因为湿气阻滞了肺经,所以会引起鼻子不通气,咽喉部有痰等感觉;
2.湿气停在肝脏时间比较久,就容易形成脂肪肝,停留在腹腔内脏,容易形成中心性肥胖,流注到下面,可以形成下肢水肿。
3.上到头部,会经常头晕脑胀、头脑不清醒,停在心脏会觉着胸闷、气短,混在血液中,就会有血脂高、有的还会出现高血压。
4.有形的“痰”主要积累在肺或者胃,经由口鼻而排出体外,易导致咳嗽、呕吐等;而无形的“痰”,则因气化不利而在人体内逐渐积累、腐败秽浊、积聚凝结、遍布全身,易导致头晕、胸闷、糖尿病等疾病。
第3个回答  2020-06-07
中医说到的湿邪有两种,一种是“外邪”,一种是“内湿”。外湿来源于环境,潮湿的气候、居住场所,或者涉水淋雨,都有可能使外界进入体内的水过量,影响机体正常运转。内湿源于自身,水液的消化、运输和分布出现问题时,体内湿气加重。
比如:如果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合理,一场中雨也能造成多处积水。把城市换成我们的身体,积水就是内湿。内湿与外湿的来源不同,引起的不良反应都一样。而且两者互相助力,内湿会使人更难以抵抗外湿,外湿的侵入会增加内湿生成。
脾胃的运化,还有很多方面的。那么今天要讲的,是脾胃运化水湿等。
运化水湿,包含了运化水,和运化湿。还记得漫画的《水的人体之旅》不?

水喝进去,到排出来,在人体内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涉及的面挺广,毕竟水占人体重量的70%,参与水的运化、代谢的器官和组织很多,当然,漫画只是讲了一个主线。
然而,五脏都参与了水在人体内的代谢,其中,肾是负责水的输布,在水的代谢中占主要作用。
脾呢,脾则是负责水在体内的运化,简单地说,能精确控制每一个水分子在体内,是成为津液,还是成为痰湿,还是成为尿液,很不可思议吧?
要不,依水的渗透性,在人体内,会形成津液和痰湿混在一起,身体组织咋办?
脾胃是依靠什么力量来驱动每一个水分子呢?
我说个地球上的机器——铀的气体离心机,有多少小伙伴知道这东东?
气体离心机,是通过上千上万台离心机,将质量差别只有一丁点儿的铀235和铀238分离出来。
而脾胃运化水湿,则是靠一气周流。
一气周流驱动下,水湿会产生自然的分离;广义的一气周流,漫画中讲的那个一气周流。
第4个回答  2020-06-07
湿邪发病部位弥漫,伤人多隐缓而不觉。中医对湿邪的认识极为深刻。从中医理论讲,“湿气”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而成,多由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处湿地,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后头发未干等皆易导致湿邪外感。从地域差异来区分的话,北方多属于内湿,南方多属于外湿。
北方人喜欢夏季吹空调,在人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季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我国南方气候一年四季多雨潮湿,所以南方风湿病人明显多于北方,主要是由于南方气候潮湿,容易外感湿邪。中医学认为“湿气通于脾”,在正常情况下,脾能够把进入人体的水液和湿气布散到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南方空气湿润滋养人,皮肤较细润;或运输到排泄器官,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但是如果湿气过重,超出了脾能够负担的限度,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反过来影响脾的功能,从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水肿等病变,故《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有人这样形容南方的湿气:“刚刚打开一袋膨化食品,上个洗手间回来,食物就软了。”足见南方天气之潮湿,如不及时排湿解热,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在北方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内湿长期积滞,不能及时祛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十人九湿——湿气不除,百病缠身。
现代人不注重身体调养,渴了就喝冷饮、热了就吹空调、久坐少锻炼,把自己的身体弄得一团糟。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脾脏的正常运作,使人体水液代谢失衡造成水汽淤积、湿气过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