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了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诗眼。“折柳”运用了典故。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此时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倚窗独立,眼望明月,耳听笛声,便是《折柳》曲,陷入了沉思,点染了诗人浓浓的客愁乡思。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自然而然了,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运用了典故。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0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运用了典故。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第3个回答  2013-12-05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指曲子《折杨柳》。.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张骞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太康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你是指这个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