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地震

如题所述

面对震撼的灾难,日本媒体表现得尤其平静:没有眼泪,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景音乐。那日本媒体有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样的报道风格。

1.哀而不伤

对于地震报道,NHK的电视画面中既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也没有灾民哭天喊地的镜头,更没有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式报道。主播们始终保持镇静的面容,给人以非常坚强的感觉。

2.尊重遇难者

报道遇难者绝不会直接展现遇难时的惨状,而是尽量采用遇难者生前面带微笑的照片,这是尊重生命的一种表现。从遇难者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以变形的尸体和满脸血污的面目示人,死者走的一定不会安心;从遇难者家属的角度来看,遇难场景不仅是对死者的不尊重,还会进一步加深生者的痛苦;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会对他人的惨状产生油然的恐惧,会对自己的心灵造成冲击,甚至留下创伤。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很多受访儿童只是露出了背影或鞋子。

3.国民冷静有序

《环球时报》曾经发出《震级创下日本历史记录,日本人冷静处理让世界感慨》的报道。不过,大部分日本网民对此表现出困惑不解,“这不都是常识吗?”

4.暂无时间骂人

地震发生当天,上午日本各大媒体的版面基本都在报道首相菅直人收受在日韩国人104万日元政治献金的丑闻。但地震发生后,所有的日本媒体,立即放下了对菅直人内阁的政治追责,全力报道地震灾情。

5.不报道企业和个人捐款情况

地震发生头一周内,媒体只播放捐款信息,并以快讯形式告知民众索取物品的渠道。对企业和个人捐款,日媒则一律不予报道。“我们不会办类似企业家们拿着写着捐赠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仪式。如果他们真的只想捐钱,那么偷偷地捐钱也是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如果他们想起一点广告宣传的作用,要么可以把消息挂在自己的网站上,要么可以在报纸上买广告版面公布。”

6.只报道国民需要的信息

“在这样紧急的灾后报道中,国民需要的信息才是我们要报道的。也就是说,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国民,最怕失去的也是国民。”而且,震灾后第一时间,NHK就用5种语言播出灾情报告,向在日本的外国人提示避难信息。

7.网络媒体协作救灾

谷歌震后立刻开始提供各地避难所的地图,并且很快成立寻人及报平安的网页。交通省在线公布了长达71页的灾情报告,消防厅专门开设灾情微博,随时提供灾情信息交流。明星通过微博出力,歌坛天后滨崎步在震后14个小时内发了143条微博,并用多国语言介绍地震救援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1
1. 首先,是电视,会迅速在屏幕左上角发出字幕地震警报。
2. 然后,向所有手机用户,发出地震警报的短信息。
3. 互联网,例如:雅虎日本,MSN日本,等也会迅速发出“地震”的新闻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