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有什么排病反应与副作用,艾珍好可以避免吗?

如题所述

艾灸后,很多人会出现出汗、水泡、白带增多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也有可能是艾灸副作用的表现。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很相似,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艾灸的正常排病反应和副作用反应呢?

有一些人认为做艾灸后一定要有排病反应,否则就没有效果,其实这不是绝对的。

首先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主要表现为病邪排出的一系列表现比如出汗、出疹、水泡、腹泻、尿多、月经、白带、痰饮、鼻涕、眼泪等等。但是这些往往出现在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体内湿气水汽盛的情况。

其次,病邪以什么样的方法排挤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大概消散于无形之中,这些是和被施灸者的疾病和自身材质状态亲昵相干的。因此不克不及以是否出现艾灸的排病反响作为果断艾灸结果的一个尺度。

判断艾灸效果的标准还是要以主症是否改善,饮食睡眠二便精力体力等整体状况还有抵抗力免疫力是否逐渐提升来评价。做过艾灸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艾灸后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后,不知道到底是副反应还是排病反应?因此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做艾灸?

确实从临床表现上来讲艾灸后的副反应和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出汗,出疹,皮肤瘙痒,鼻涕眼泪眼屎增多,小便频或腹泻,月经提前量多,白带增多都是艾灸副反应和排病反应共有的临床表,那么应该如何鉴别呢?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很相似,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艾灸后排病反应与副作用反应。

如果是艾灸后正气祛邪的的排病反应,在出现排病反应的同时,体力精力睡眠饮食都正常,没有其他异常不适,比如有的人艾灸后大出汗,或拉肚子反而觉得更舒服,更轻松,这就是排病反应,而如果觉得没力气,甚至有虚脱的感觉这就是副反应了。另外还有一艾灸后的反应比如艾灸后起水泡,排除烫伤的因素外,是体内水汽湿气外排的表现,不属于副反应;另一些反应比如小便短刺,口干舌燥,咽痛牙痛等则是艾灸后的上火的反应不属于排病反应。

艾灸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我们要正确区分,如果是排病反应不用担心,如果是副作用反应就要告诉医师,及时调整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6

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酒则能透坛。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蕲艾的叶大,肥厚,七尖为道地药材。蕲艾株高可达2.5米以上。其端午艾叶捣出来的艾绒颜色为灰褐色,而其他时间捣出来的艾绒是土黄色,则为正品。而秋天采摘的蕲艾叶,不适合艾灸。蕲艾采摘的时间在端午前后,药用价值最高,疗效最好,灸感最强。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民间有用蕲艾煎水加红糖饮用,治疗小儿风寒咳嗽。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第2个回答  2017-12-20

艾珍好aizhenhao1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花草能够有幸走进人间的节日,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又得以为人类广泛使用,是花草的幸事!然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具备那般意义!大凡能粉饰民俗的花草,或以花色取胜,譬如牡丹,被命名为国花之后,洛阳人还特意为其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牡丹节;有以花语意义取胜,情人节送出的玫瑰,母亲节送出的康乃馨是也!另有以时令取胜的,便是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还有以药性取胜的,即如那重阳的茱萸,端午的艾草。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端午为春夏之交,是时气温转换,百病易生。蛇穴周围,七步之内必有化解蛇毒的良草;春秋杂病易生之即,阡陌沟渠间也定能找到祛病的妙药!《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艾叶艾梗,除能够熬制成祛病的汤剂外,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叶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
也因此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赋予了神异的功用。端午之日,采来艾草悬挂于门首,传说可以祛病辟邪。是日还可以采来悬挂的是一种叫作菖蒲的草叶,此草叶形似剑,有斩妖除魔之寓意,民间遂有俗谚曰:“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我母亲是很能够洞悉并利用艾草功效的一个人。小女出生之即,因身体孱弱,母亲便于端午日亲自到野外采来大量艾草,晾干、揉碎,为女儿缝制了几个精致小巧的艾叶枕头,时至今日,女儿一直枕用,于是对于春秋时节小儿易发的哮喘咳嗽,女儿总是能够幸运地避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