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闻而传之着而的用法

如题所述

1、有闻而传之者:翻译就是有听到然后去传播他的人。“而”在这里不是转折,就是简单的连接词,表示然后的意思。

出自:春秋 吕不韦《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之《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人不知而不愠:解释为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而”在这里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却的意思。

出自 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扩展资料:

“而”在文言文中作连词时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有着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纹。

2、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3、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正当我心中惊骇想要回去(的时候),却有(一种)巨大的声响从水面上发出。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例: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译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但在人民方面有不足。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译文: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我小心谨慎的站起身。

8、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例:玉在山而草木润。——《荀子·劝学》 

译文:宝玉藏在山中,因而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

9、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译文: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