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人讲究“入土为安”?火葬为何被很多城里人接受?

如题所述

儒家学说的盛行和传播,孝道的流传,让汉人更多的是讲究“入土为安”。那个时候佛教的盛行,人们观念的改变,火葬得以推崇。

“入土为安”是一种处理逝去的人的尸体的方法,它是将逝者的遗体深埋于土里,统治者的推崇和孝道的传播让汉人更讲究“入土为安”。火葬是一种将人烧死的祭祀活动,由于佛教的传播以及一些现实意义,在汉代城里渐渐流行起来。

一、“入土为安”与孝道

在远古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如何处理遗体。据记载,人们一开始是将祖先的遗体分解并食之。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血亲关系的加深,食遗体的方法渐渐不被接受。取而代之的是用草席包裹着遗体,将它放在荒地上。但渐渐人们发现这种方法,遗体会被动物吃了,会被蚊虫叮咬,子女们感到心痛,就渐渐演变出了“入土为安”的做法,这种做法能够避免尸体被大自然破坏,于是流传至今。到了汉代,由于统治者的极力推崇和儒家孝道观念的传播,他们认为肉体属于大地,死后应归还给大地,就极力推崇“入土为安”,并大力盛行和倡导厚葬之风。

二、佛教文化的传播

汉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也到达了一个高度。火葬虽然在最初的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极其凶残的惩罚方式,但到了东汉之后,由于佛教的传播,火葬的方式渐渐推崇。那个时候,佛教极力传播:为了获得重生,就应进行和佛陀一样的火葬,如果能够烧出舍利子就更好了。而之所以能盛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满足贵族精神的需求,他们希望能够在来世获得富贵荣华;二是普通老百姓的经济需求,火葬相比于土葬,能够减少更多的经济负担。所以,当时收到了许多城里人的接受。

由上可得,汉人讲究“入土为安”是因为儒家文化,城里人推崇火葬是因为佛教文化。社会各个环节相互紧扣,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百姓生活方式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4
为何是“入土为安”?
而不是“入火为安”呢?
中国的讲究都源于自然之理。
从文化角度讲:
土为信,有信方能安。
而火为礼,有礼方能动。
土葬求的是国安,民安。
而今非昔比,大国崛起,互相竞争,
安则无为,无为如何竞争?
所想竞争,就必须动,想动就必须有礼,所以火葬,就意味动,变动,学习。
试看整个国人,没有一个人能安,都在互相竞争,学习。这就是火葬的潜在规则之力。
就连农民,公务员,都面临失业危险。不学习就被淘汰。
而纵观土葬民生,除了战争,就是碌碌无为,生生死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4
入土为安不是一定指土葬。
土指四大中的地大。烧成灰尘,终归大地。有人类就有火葬。几千年来佛教徒多数是火葬。
第3个回答  2020-07-24
入土为安是老一辈的思想,讲究身体健全的入土。而现代社会有了新思想,更因为墓地太占地方就采用火葬,这样既干净又省土地。
第4个回答  2020-07-25
入土为安那是以前的习俗了,不过就现在来说,也没有更多的地可以让你埋了吧,所以说都是以骨灰的形式比较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