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10 幅对联以及它的点评(要快啊!!)

如题所述

  1.花香鸟语山村好
  雨顺风调鼠岁丰
  “雨顺风调”写出了我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新一年丰收的希望,对联反映了人民对来年的祝福和憧憬
  其中花香鸟语与雨顺风调都与正常语序相反是为了符合对联的对称原则
  2.连林新绿间旧绿。
  入户泉音复鸟音。
  评析:上联描写层林间由于季节的变迁,绿叶又添新叶;下联说户院内的泉水声与林间的鸟鸣声相互交替,上下联所述之情景,看似寻常,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联中的“音”与“绿”一远一近;“林”、“户”与“鸟”、“泉”一静一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赏心悦目,细思其意,如同人临其境,有悠然自得之感。
  3.宦海一生唯淡泊;
  民间万事莫糊涂。
  这副对联发人深省,使人不但想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名联,还想起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和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甚至还进一步想起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侪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两种“糊涂观”表面上看来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是不矛盾的,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对大事不能“糊涂”,个人的事是小事,不妨“糊涂”一点,看得淡一点。这幅对联对仗工整,描画的“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栩栩如生,作为劝勉联是一副难得的好联。
  4.不吹不拍不伸手
  敢怒敢言敢出头
  吹牛拍马,投机钻营,伸手要官要权甚至贪污侵占、索贿受贿,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司空见惯、比比皆是。面对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独善其身,有的人敢怒而不敢言,也有的人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作者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首先,“不吹不拍不伸手”,就是要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然后,“敢怒敢言敢出头”,也就是要坚决反对和抵制。谁都知道,出头是有风险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作者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社会歪风,其品行高洁、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纸上。
  5.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贺岁;
  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迎春。
  这联上下句的最末分句让人觉得:话说着说着被什么东西一绊,那话儿就哽住了,如改为七字,这样句式便是:4,5,4,7。读来是否要通畅些呢?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同贺岁;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喜迎春。
  另:上下联前三句意思有点重复,或者撤去前一句。领字“听”与“看”若放在句首感觉也许会不一样。
  6.愿焚三寸身躯成灰迹,可换一分心境伴青灯。
  优:描写具体,立意新颖不俗。寓情于物,本是咏物的追求。
  缺:平仄勉强符合要求,但是太宽。九字而不顿,结构冗长,若五字处顿开,头重脚轻。结构差强人意。
  7.挂肚牵心思寂寞,吞云吐雾觅逍遥
  优:凡是七言且格律工整,多是兄台手笔。
  缺:牵肠应该没有问题,牵心有造词痕迹,硬了些。
  8.尽民间十万血,化为缸底一蓬灰
  优:两联联系紧凑,承接自然。
  缺:蓬字尚可斟酌。蓬是草明,此处不知何意。窃以为,兄台可能是想以一捧对十万,但是捧是仄音,就用蓬代替。平音修饰灰的量词确实不多,堆又落俗了,兄台再斟酌。
  9.吞吐两三支,能登仙境;纠缠八九载,更近鬼门
  优:对仗工整,扣题紧密。对,联具佳。
  缺:可能楼主孤陋,窃以为九字联尚不需以标点顿开,借此协调平仄虽然巧妙,但是读来律感还是稍有欠缺。楼主对此还是拿不准,兄台再指点。
  10.吐尽心中恶气,换来嘴上真言
  优:对仗工整,上下联紧密。以情绘物,不俗之处。
  缺:扣题不明显。象是在描写发牢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3
1、上联李太白酒饮千杯未醉
下联徐霞客路行万里不倦
横批 豪情壮志
点评:
李太白对徐霞客

酒饮对路行

千杯对万里

未醉对不倦

横批:
豪情:李太白酒饮千杯未醉

壮志:徐霞客路行万里不倦

可称佳联
2、花香鸟语山村好
雨顺风调鼠岁丰
“雨顺风调”写出了我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新一年丰收的希望,对联反映了人民对来年的祝福和憧憬
其中花香鸟语与雨顺风调都与正常语序相反是为了符合对联的对称原则
3、连林新绿间旧绿。
入户泉音复鸟音。
评析:上联描写层林间由于季节的变迁,绿叶又添新叶;下联说户院内的泉水声与林间的鸟鸣声相互交替,上下联所述之情景,看似寻常,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联中的“音”与“绿”一远一近;“林”、“户”与“鸟”、“泉”一静一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赏心悦目,细思其意,如同人临其境,有悠然自得之感。
海一生唯淡泊;
民间万事莫糊涂。

点评:
这副对联发人深省,使人不但想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名联,还想起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和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甚至还进一步想起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侪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两种“糊涂观”表面上看来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是不矛盾的,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对大事不能“糊涂”,个人的事是小事,不妨“糊涂”一点,看得淡一点。这幅对联对仗工整,描画的“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栩栩如生,作为劝勉联是一副难得的好联。

作者:王建发

点评:不亦乐夫

不吹不拍不伸手

敢怒敢言敢出头

吹牛拍马,投机钻营,伸手要官要权甚至贪污侵占、索贿受贿,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司空见惯、比比皆是。面对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独善其身,有的人敢怒而不敢言,也有的人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作者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首先,“不吹不拍不伸手”,就是要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然后,“敢怒敢言敢出头”,也就是要坚决反对和抵制。谁都知道,出头是有风险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作者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社会歪风,其品行高洁、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联立意高远,对仗工整。三个“不”字和三个“敢”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尤其是“伸手”和“出头”用字准确,形象鲜明,真是令人拍手称快、拍案叫绝。

作者:凌见军

1.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2.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3.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4.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5.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6.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7.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8.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9.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10.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11.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12.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13.《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
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
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14.《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15.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16.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17.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18.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19.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0.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1.《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22.《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23.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24.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25.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26.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7.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8.《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29.《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30.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31.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32.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33.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http://www.xici.net/b228275/d14240702.htm

第2个回答  2008-02-23
2005年春节晚会对联集锦及点评
--------------------------------------------------------------------------------

歌舞联:

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贺岁;

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迎春。

这联上下句的最末分句让人觉得:话说着说着被什么东西一绊,那话儿就哽住了,如改为七字,这样句式便是:4,5,4,7。读来是否要通畅些呢?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同贺岁;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喜迎春。
另:上下联前三句意思有点重复,或者撤去前一句。领字“听”与“看”若放在句首感觉也许会不一样。

地方对联:

1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网友点评)这副对联,我感觉最不妥的地方是“一江两岸”。我不知道是谁提出了这种无知的说法。要说“两岸三地”,这种概括很准确、很到位。但是说“一江两岸”,就好像描写一个人:此人长得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两条胳膊、两条腿。谁说过“一江三岸”什么的?再说了,“一江两岸”能代表上海的特点吗?所谓“一江两岸”的城市恐怕能举出一大串来。另外,字面上应当是“京华”对“申城”、“奥运”对“世博”,但是囿于平仄全都错位了。

2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且不说这副对联在字面上对得多么不工整,连上联的两个“天”,下联都没有对上;也不讲上下联平仄多处出律(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我只想让他们懂得一个简单的常识——“港”是用来避风的,如何“笑纳万国风”?

3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诸位,提到第三副,本大王实在不愿意再说什么了,和第二副差不多,怎么连起码的常识也不懂呢?“春天牲畜像病人,牧人是医生;夏天好像上战场,牧民是追兵;冬季牲畜像婴儿,牧人是母亲。”嘿嘿,他偏说“春风马背牛羊壮”,不可教也!

4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上联中“扎西德勒”,藏语的意思是“吉祥如意”。“春秋”是指“春季和秋季”(但是这里不能这样解释,否则,夏季和冬季就不吉祥如意了?)。也可表示整整一年,但是应当注意,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几度春秋”的句式。何不通俗一点,就是“雪域年年扎西德勒;天山处处乌鲁木齐”也顺畅得多。另注:乌鲁木齐,蒙古语“优美的牧场”。

5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俗话说,驴唇不对马嘴。但是“驴唇”和“马嘴”至少在字面上对得还是挺工整的。而这副对联中的“春天”和“三姐”大概比“驴唇”和“马嘴”还对不上。至于“飘来”一词欠妥,前面已经指出过(见39楼)。俺觉得不如这样改,或许要好一些:南海风清,讲述百年巨变;漓江水碧,流传三姐新歌 。

6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山东人恭维了山西的关公一下,山西人又吹捧了山东的泰山一回。此联总体比较工稳,下联中泰山观日和壶口飞瀑,一天一地,没错。不过“壶口烟”这种说法生硬,当是因为“瀑”为仄声之故吧。

7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此联只能说是半副对联。“八百里洞庭”和“两千年赤壁”对得还可以,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迄今大约也能算两千年。后半截可就糟糕了。从下联中的“黄鹤”,上联中“岳阳”当指“岳阳楼”,此处之不通,已在39楼中指出,不再赘述。另外如果八百里洞庭是凭借岳阳楼而壮阔(假使可以这样说),那么“览黄鹤风流”的主语是谁?不会是“赤壁”吧?

8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下联中“独门”和“无双”意思重复。其实此联之不通还又多处,如长城起点是老龙头,不应简称“龙头”;下联应为“少林寺独门绝技”,倒置无理。等等。要改,大概可以这样——

山海关据万里长城,老龙头为首;少林寺逞独门绝技,普天下无俦。

9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此联看似四平八稳,东西南北有了,春夏秋冬也有了,四方对四季,谁能有争议?但是生搬硬凑之痕迹还是昭然若揭,试将“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都去了,俺个人感觉要简洁许多。即使要用字数来赚气势,也可以这样——车笛声声四面八方追风去,钢花朵朵千锤百炼入画来。

10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这副联尤其是上联多少还是有点诗意的。不多说了,只是提点疑问,请苏州的朋友证实一下。据我所知,虎丘塔始建于五代,落成于北宋。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层,砖身木檐。现在的虎丘塔已是一座斜塔,在塔底的四周用钢架保护着,塔里面施以加固工程,游人是不能攀登的。 改之:饮龙井,品江南丝竹;登虎丘,观天下园林。

11

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在一片赞扬声中,俺几乎无话可说了。俺怎么就觉得这副联是一种显得有点拙劣的罗列呢?上联都是地名或自然景观,下联的后半截也是,可是前半截放着巴山蜀水不提(可能是上联的黔山赤水碍着了),偏偏夹杂着“川肴蜀绣”,多么的不伦不类啊。还有,既言草堂,何须再提花径?就好像上海这样吹牛:我们浦东有东方明珠塔,还有东方明珠塔上的球……

12

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有人说:你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是你出来吓人就不对了。我说:你无知不是你的错,但是你还要蒙人就不对了。我记得主持人在读这副联之后,非要将诸圣全都算是陕西的,这可就未免让人齿冷了。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是陕西人不假,但是字圣许慎、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都应该算作河南人。若是齐天大圣也曾经撒泡尿到此一游的话,岂不是也可以算在内了?试对下联:1、晋宋楚齐秦,诸霸争雄; 2、 孔孟老庄荀,诸子争鸣。“宁夏五珍”———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石)、白(二毛皮)、黑(发菜)

13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上联语义明显不通,而且词句结构上和下联根本无法对应。哈哈推断这副联是先有下联后又上联,要不然,俺就无法理解上联为何如此牵强附会。

14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应该说,这副联双关用得不错,但是似乎仍然有致命的硬伤,这还需求证于海南或熟悉海南的朋友:1、五指山主峰位于五指山市境内,琼海市和五指山市是海南省行政区划中两个级别相同的城市,既不隶属,也不毗邻;2、琼海不是海南的省会所在地,又不可以作为海南的代称(海南可简称琼,别称椰岛)。综合这两点,“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另外联中平仄不协,上联“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15

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此联亦是大大的不妥。黄山为九州增色,增什么色?众所周知,黄山并非因黄色而得名(而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此山岩石多呈青黑色,在唐代以前叫做黟山(黟者黑也)。若按此意,岂不是等于说“黄山给九州抹黑”吗?

16

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此联总体感觉平稳,但上联“瑞”字不够精当。试着改为”润”字或者”媚”字.

17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妈祖”对“观音”本来可以相对,但是“妈祖庙”和“铁观音”就错位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情系一家”,好像怎么解释都不通哎

钟声敲响时: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横批:盛世大联欢。

“吟”“歌”动宾搭配不当。顺便说说那副歌舞联: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贺岁;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迎春。“九州举世”,举得起来吗?“举国”还差不多吧?(注:三海指北海、中海、南海,九门说的是老北京的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

参考资料:http://www2.upweb.net/index233-img/showlog.php?id=213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