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人寿保险公司实力怎样?靠谱么?

如题所述

一、国华人寿保险公司实力怎样?


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总部位于上海,注册地是湖北武汉,目前注册资本为48.46亿元,净资本超过250亿元。


这家保险公司成立以来,获评“2019中国TOP金融榜年度寿险公司”、长期医疗险获评“年度最优互联网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综合实力强,值得用户信赖。


目前,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布局,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浙江、山东、广东、江苏等省市开设了18家省级分公司,未来,国华人寿将在现有网络上继续扩张三、四级机构。


二、国华人寿的保费收入如何?


衡量一个保险公司的规模,最直接的就是看每年收的保费有多少。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都是拿着客户的保费进行投资,以此盈利。


可以说,保费越高,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钱就越多,那它破产的风险就越小,资金链断裂风险也就越小。


来看下去年各大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排名情况:


可以看到,国华人寿排在第20位,总保费收入325.4亿,较去年有所下降。


保费收入最多的还是国寿、平安、太平洋这几大巨头。


三、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怎么样?


保险公司拿着保费去投资总是有风险的,消费者买保险就是为了出险可以获得赔付,所以消费者首要关注的应该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那国华人寿这家公司的偿付能力怎么样呢?


什么是偿付能力?


普通消费者担心保险公司会倒闭,其实作为监管机构更是如此,所以银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每季度都要公布偿付能力的信息,看看保险公司的运行情况。


偿付能力充足率,通常按照百分比来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说明一家公司的的破产概率越低。


以偿付能力充足率100为例,专业解释是:未来一年这家保险公司破产的概率小于 0.05%,这概率可以说是极低了。


银保监会规定,当保险公司同时符合以下三项要求时,即视为偿付能力达标。


只要不符合任意一项,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具体的三项要求: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100%风险综合评级在 B 类及以上


国华人寿最新的偿付能力数据为: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62.82 ( 2021第一季度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138.78 ( 2021第一季度 )风险综合评级: A类 ( 2020第四季度 )


所有指标都符合银保监会的规定,公司不存在什么风险。


不过要注意的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数值越高,可能意味着资金运用越不到位。


这就像我们的存款一样,并不是存越多越好,而是有适当的存款,剩下的钱拿去做稳定的投资,这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四、国华人寿的服务怎么样?


除了关注理赔,服务这个指标也很重要。


但什么样的服务才叫好?有人觉得代理人的服务态度要好,也有人觉得理赔快就行……


银保监会在评价保险公司服务时,选取了三个关键指标:


亿元保费投诉量: 保险公司每卖出一亿元的保费,会收到多少投诉?万人次投诉量: 每服务一万名客户,又会产生多少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 每销售出一万张保单,会有多少纠纷?


其中,“万张保单投诉量”最具代表性,意思是每卖1万张保单,收到多少投诉。


根据这个指标,这里整理了2020年第四季度81家公司的投诉率榜单:


国华人寿的万张投诉率为0.05,还不错。


保费规模的大小能看出公司大小,保险公司服务能看出公司综合素质。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当然有差异,但从上表看,各大保险公司的投诉量差别并不大。


五、买保险,首选公司还是产品?


在社会大家普遍压力大,普通家庭留给买保险的预算并不多;到底是买一个牌子响的大公司产品,还是选一个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不少人都会陷入两难。


情况 1:我看重公司品牌


一般来说选择这类品牌知名度高的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大品牌,容易建立信任感:很多公司每年都有几十亿的广告投放,选自己听过的公司,自然容易建立信任感。分支机构多,相对方便:在后续理赔需要递交资料时,如果当地有业务网点,就可以直接去网点办理,可能比邮寄资料要方便一些。


但是看重品牌的缺点也比较明显:


产品挑选比较局限:普通人知道的品牌就那么几家,因此可以挑选的范围会很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由于在宣传以及运营方面成本较大,产品的定价上面也会比其它公司更高。


更何况,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旗下也会有多款重疾险,不同产品之间差异会很大,不能闭着眼睛就冲着品牌买。


情况 2:我看重产品性价比


中国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那么选择空间会极大。


很多名气相对较小的公司为了打开市场,都会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好比网销的消费型重疾险,往往保障会更好,价格会更优惠。


不过在网上买保险,需要自己去留意健康告知等投保要求;如果你是保险小白,建议谨慎自主投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