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地震

如题所述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二、地震形成原因

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三、地震的危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四、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世界地震分布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地震的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地震的紧急避险:

在平房中遇到地震

    1、关闭火源、切断电源。

    2、如果屋外没有障碍物、危险物或狭窄巷道时,应立即冲到院子或其他空旷地。

    3、若无坚实的家具,应立即站在门口并设法保护好头部。

    4、紧靠墙边脸朝下,趴在地上,两手抱头,双目紧闭,用鼻子呼吸,等待地震平息。

    在高楼中遇到地震

    1、不要跳楼逃生,降低重心就近隐藏。

    2、关闭电源照明要用手电筒,不能用明火。

    3、要用浸湿的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以免中毒。

    4、地震时应记住"向黑不向外"的原则,不能逃到阳台或窗外。

    5、危险的地方往往是墙体薄弱之处,避免站在房间中央。

    6、在高危建筑中,地震摇晃剧烈时若要走动,应该抓住某些固定物以免晃倒。

    7、服装是保护我们的关键,可盖住头部以免被震落的屋顶灯、高处放置物砸伤。

    8、在电梯中的人,应该立即在最近楼层停下来并马上离开。


    人在户外

    1、驾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2、如果你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自身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3、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带。

    4、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

    5、如果你在山坡,千万不要跟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岗的背后;同时还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对你的威胁。

    6、居住在海边和船上人员,如果发现海水突然迅速后退,比平时退潮更快,退潮位更低,你要注意海啸突然袭击的可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3

为什么会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第3个回答  2022-11-17
相信板块挤压造成地震,他一定属于十足的傻X
当网民看到这个标题,所有看到的人会惊诧,这不是瞎扯么?地质学建立几百年了,怎能会有这样的情况?
现在,那就来看看,它到底玩的是不是游戏?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认知,必须保证科学、客观、准确。现在你调查下面两个基础问题,
一,盆地究竟如何形成的,它形成的完整过程是怎样的?
二,湖泊与盆地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你去严格,严肃的调查一下,你能不能找到这两个答案?这两个问题,都是地质学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问题,如果你能找到这两个问题的准确答案,那么,我的论调无疑是完全片面和错误的。
但如果,你无论用尽了什么方法,都找不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那么,请你用心思考我说的结论了,地质学的基础认知,它究竟存在不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
天然地震产生的原因,它只有一种,那就是地球内部热核聚变!没有其二。
地震与板块没有丝毫的关系,地震,它与沉积区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断裂带所处的山脉,就是沉积区域的周边,而沉积区域属于盆地,湖积平原地貌,沉积区域又是能量物质的汇聚地,石油,煤炭,天然气都在这里产生。
这就发现,地震的位置与石油,煤炭,天然气形影相随,不离不弃,更要明确的一点,天然气与断裂带所处的位置完全相同,地震,它就是沉积区域的内部,形成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巨大能量的释放,不难得出的是,地震所发生的位置,离不开沉积区域,沉积区域地震频发。
地球陆地上发生的所有地震的动力,都来自于盆地,沉积平原,坝子,沉积河谷,等的所有沉积区,沉积区域是地震的动力产生的源泉!!
希望有良知的学者能认真对待此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