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数学方法技巧

如题所述

一、看书习惯: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小学受直观模仿习惯的影响,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

二、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在“听”与“记”两个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顾“记”而影响“听”。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习惯“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做前猜想-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四、作业习惯: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地响了学习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 思维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时候一定要重视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周密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2
一、旧知识没有学会不学新知识。

通过大量的数学资料的翻阅,不难发现,数学教材的编排,都是由易到难,呈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学会,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很困难。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旧知识”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就自然放弃了。只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透,用旧知识推出新知识,这样才学得更好。

二、循序渐进,不能有飞跃的想法和做法。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山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陡峭的山路用于攀登的人,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诚实,面对数学问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能欺骗自己。只有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个数字的来历搞清楚,让这个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条理化,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比如,有这样一个间隔排列的数学问题: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3分钟,锯成6段要几分钟?很多小朋友拿到这个题,凭着直觉,觉得简单,就随便写个3×6=18(分钟),这样是不对的,显示出的是错误。但错误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小朋友没有耐心,没有把问题情景弄通,也没有根据问题情景做推理,也没有把问题情景进行条理化的分析。

第一步,弄通情景,即问题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用画图的方式把情景刻画出来。

大家注意观察,这个过程,每一个数字都有来历,显得循序渐进,有理有据,没有无中生有。让思维可视化,让知识结构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没有学透彻,也不可能学得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相关知识。

三、重点要把“概念”弄懂。

数学中,数学的定义,一定要把它弄懂,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部分的基本概念就有54个之多,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概念就有32个之多。如果里面某个概念弄不清楚,对后面的学习都会有影响。所以数学从本质上说,玩的是概念而不是解题技巧。

比如:“约分的概念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如果孩子对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互质数等概念不清楚,对约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会造成麻烦。屡次做不对,最终会对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四、把概念弄清楚后,要加强练习,直到把概念消化。

你看下教材的编排,每个例题后面都有“试一试或者练一练。”这是最基础的练习,这个是用来巩固基本概念的,得加强练习。否则,有可能吃“夹生饭”,这样对后续的学习就不利了。

如果不经过反复练习,根本做不到这样

总之,要学好数学,得有理,围绕上面的四部曲进行,是一定有收获的。不信就试试,数学玩的是概念,不是技巧。很多偏向难题,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第2个回答  2022-08-14
数学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多多练习,掌握做题的实质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