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草相还成语的出处及正解

如题所述

是不是找【结草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中文解释
结草衔环jié cǎo xián huán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释义】: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近义词】:感恩报德、饮水思源
反义词】:以怨报德、忘恩负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祖姬的父亲。我在九泉之下感谢你救活女之恩,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典故
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原文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6
正确的字是 结草衔环

民间传说,“结草衔环”是一个典故。其实不然,据我查有关历史资料得知,“结草衔环”是两个不同的典故。  
“结草”的故事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之父魏武子有一个非常漂亮、且年青宠爱的小妾,俩人感情极深。魏武子在重病临死前,一再嘱咐儿子魏颗要将小妾为他殉葬,好使他在冰冷的坟墓里有人作伴、不感到寂静,好使小妾在阴间陪伴他、直至他重新投胎做人。但魏武子死后,儿子魏颗没有这么做,违背了父命。他觉得活生生的一个年青人为死去的老人陪葬,这样做不道德,太残忍。魏颗就让这个小妾(后妈)带着一些金银首饰离家出走了,让她远走他乡、改嫁度余生。这件事,让小妾和小妾的父亲很受感动,因为魏颗打破了封建陋习常规,挽救了他女儿的性命。小妾的父亲下跪对天发誓,以后不管他将来做人还是做鬼,一定要对魏颗报恩。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在当时,要打破陋习常规救人是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勇气的。其父对女儿的救命之恩终生不忘,后来小妾的父亲在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对魏颗报恩之事,曾对女儿说:“魏颗是个善良之人,难得、难得,他对你、对我都有恩,我在生遗憾不能对他报恩,我只好到阴间对魏颗报恩了。”
几年后,晋国与秦国交战,晋国大将魏颗与秦国大将杜回在战场上相会交战,俩人杀得昏天黑地,几十个回合不分上下、难舍难分,魏颗渐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交架,眼见快要败阵了,危及生命。此时,他突然晃忽看见一位老人,用草编成绳索丢在杜回跟前,杜回一踩到草绳突然绊倒在地,使魏颗反败为胜,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凯旋归营。当晚,魏颗在床上想起战场上的拼杀取胜一事,感到十分蹊跷、纳闷,为何杜回在与我交战时好生生的会突然跌跤子呢?其在令人费解;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觉了,他做了一个梦,原来正是那位小妾(后妈)的父亲在战场上出手相助,他用草编成绳索丢在杜回跟前,杜回一踩到草绳突然绊倒在地,特赶来对他报恩,不但救了魏颗一命,还使魏颗在战场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这个故事就是“结草”典故的来历。  
“衔环”则见《后汉·杨震传》一文。文中讲:杨宝在九岁时,一次外出在华山北面玩耍,突然遇见一只黄雀被老鹰追杀、啄食,黄雀受伤后坠落在树下,老鹰紧追不舍,眼见黄雀快要葬命,成为老鹰口中的美食。杨宝立即上前赶走了老鹰,救下了全身伤痕累累的黄雀。杨宝将黄雀带回家,搭建鸟窝,精心喂养百日后,直至黄雀的伤势全愈后康复。黄雀康复后欲要飞走,不停的在家中飞来飞去,但又舍不得离去。一天晚上,黄雀在家里叽叽喳喳叫过不停,杨宝被吵醒后,他揉开眼睛一看,蒙蒙昽昽看见有一个身穿黄衣的童子向他拜谢,说:他是西皇母娘娘身边的使者,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他通过数日的观察,得知杨宝虽是年少童龄,但是一个舍施济贫、有德、有善心之人,并要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着说着,身穿黄衣的童子突然变成黄雀,飞到杨宝的手上,用脚爪抓杨宝的手掌,杨宝将手掌打开,黄雀口衔四枚白环一一吐在杨宝的手掌里。并嘱咐:“这四枚白环留传后人,它可以保佑君的子孙后人位列三公,为政清廉,能为朝廷出力。”并一再嘱咐要他以后教育好子孙,多做好事、多积善德,宽厚待人。说完后,黄雀就飞走了,再也见不到其身影。后来,杨宝将四枚白环将信将疑收藏好,也不告诉家人。他长大成人后,此事他一直念念不忘,对黄雀衔环四枚相赠一事记忆犹新。他成亲后第一件事,就是烧香拜祖宗,他立誓:将四枚白环分别留传于后代,并定下一代只传一人,教育好子孙,多做好事、多积善德,宽厚待人。杨宝从自身做起,身传言教,舍施济贫,扬善救人,宽厚待人,成为当地乐善好施的名人。后来,他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在他身传言教的教育和影响下,在朝廷中官至太尉,才华出众,刚正不阿,为世人称赞为贤君。杨宝活了96岁才病逝,当地百姓称他是“活佛”。  
后来,人们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报恩。但除此以外,有两点令人回味。一个是魏颗的施恩方式,他违背了父命,让父妾改嫁了,既违背了孝道,又违背了“从一而终”的封建妇道伦理。这在当时,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和胆量的,这种施恩方式实在不失为人性之美德。而另一个,杨宝竟能悉心救鸟,可能普通人都会因生命之微而舍弃,因小善而不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