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有利区带与有利目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20

通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评价,优选出4个主要的有利区带: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南部隆起(永乐隆起东部)和长昌凹陷。

(一)松南低凸起

1.油气运聚与匹配条件分析

松南低凸起紧邻4个凹陷(图6-7),分别是陵水凹陷、松南凹陷、宝岛凹陷和北礁凹陷,四面环凹。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主要烃源岩是始新统和崖城组,次要烃源岩是陵水组和中新统。前面已经述及陵水凹陷、松南凹陷、宝岛凹陷生烃量大,资源量大,生烃强度大,资源丰度大,达到富生烃凹陷的标准,为松南低凸起的构造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据2000年盆地模拟成果,陵水凹陷的生气高峰期是三亚组和黄流组沉积时期;松南凹陷的生气高峰期是陵二段、三亚组和黄流组沉积时期;宝岛凹陷的生气高峰期是三亚组及黄流组沉积时期;北礁凹陷的生气高峰期是陵二段、陵三段、三亚组和黄流组沉积时期。4个凹陷生气高峰均较晚,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

图6-7 琼东南盆地松南凸起T70构造图

2.永乐3-1构造

永乐3-1构造(图6-8,图6-9)位于琼东南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东部,属于53/16对外合作区块范围内,水深范围介于1000~2000m之间,为宝岛凹陷向松南低凸起过渡部位;利用所采集的1100km2三维地震资料对该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与构造落实,研究表明永乐3-1构造为被多条近东西向断层分隔为7个单元的大规模断块构造,合计构造面积可达405km2;综合计算构造具有潜在天然气资源量2508×108m3或潜在石油资源量12.56×108t,综合勘探潜力巨大。

永乐3-1构造位于松南低凸起东部,三面环凹,位置优越,可聚集松南、宝岛、长昌3个大型生烃凹陷生成的油气,具有优良的烃源条件。宝岛、长昌、松南凹陷内均发育反射特征清楚的始新统湖相和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烃源层埋深最大可达4S以上(6000~8000m),有利于凹陷深部烃源岩的大面积成熟。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凹陷内始新统烃源岩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达到生烃量高峰;而崖城组烃源岩则具有中新世早期以及莺歌海组至现今两次生烃高峰,总生烃量巨大,为构造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

构造位置发育有多条较大规模的断层,可作为深部油气向构造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向以及近东西向,北东向断层活动时间主要为始新世至渐新世早期,而近东西向断层自渐新世早期开始活跃直至中新世晚期构造活动方结束,活动时间贯穿两套烃源岩主要生烃高峰期,对油气运移起到关键性作用。压力势分析表明构造位于压力过渡带,有利于油气向圈闭的运移。

永乐3-1构造被多条断层切割成7个独立单元,其圈闭保存条件受断层侧封影响较大。在对构造位置几条主要断层进行断层封堵分析时认为断层断距普遍较大,崖城组三角洲砂岩在断层上下盘完全断开,形成有效的断层侧向封堵,圈闭内部油气难以通过断层产生漏失现象,总体保存条件较好。

图6-8 过永乐3-1构造测线3700地震剖面

图6-9 永乐3-1构造崖城组顶面深度构造图

早期活动的北东向和晚期活动的近东西向断层交会的构造位置也是水系交汇的有利场所,崖城组时期发育的较大规模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可作为永乐3-1构造的主要储层系。储层厚度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振幅异常,并与构造部位叠合良好;上覆陵三段和崖城组晚期沉积地层主要为弱反射浅海相泥岩,与前期发育的三角洲砂岩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

永乐3-1构造主要成藏优势条件在于构造附近地震资料质量较好(三维部分覆盖),落实圈闭规模大;凹陷烃源特征清晰,油气来源较为充足;主要储层系埋深浅,储层沉积相带较好,反射特征明显,推测储集物性优越;构造位置发育多条长期活动的断层可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计算潜在资源量巨大。

构造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圈闭类型为断块,相对风险较高;同时主要目的层位于崖城组,为较次要的勘探层系,储层质量尚无钻井证实。

(二)陵南低凸起

1.油气运聚与匹配条件

陵南低凸起四面环凹,是油气运聚的主要场所。从压力势和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南部深水区是中央坳陷超高压体向南的主要泄压区,因此应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之一。陵水凹陷结构东西端存在差异,西段为双断结构,东段变为北断南超结构特征。低凸起处于陵水凹陷南部斜坡近邻陵水凹陷和乐东凹陷,在地震剖面上见晚期构造和断裂发育,沟通了深部烃源和浅层砂体。油气运移以凹陷内超压为动力,垂向断裂隙和同生控凹断层及其附近断坡扇砂体为纵向运移通道,斜坡凸起上不整合面以及三角洲、滨海相砂岩为侧向运移通道。

该构造带上的构造圈闭发育层位包括T70至T40。崖城组沉积开始,有些构造已经开始发育,有些构造在陵三段沉积时开始发育,至黄流组沉积时期(晚中新世)构造均已形成,大部分在梅山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或以前就已经形成。乐东凹陷、陵水凹陷、北礁凹陷3个凹陷的生气高峰均较晚,生气高峰期(或部分生气高峰期)在该构造带构造形成之后或同时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预测该区具有以下油气成藏模式:烃源以凹陷内始新统中深湖相和崖城组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及凹陷边缘凸起周围海岸平原相为主,凹陷内生成的油气沿垂向断裂隙和控凹断层及其附近的断坡扇纵向运移,到斜坡凸起上再沿不整合面以及三角洲、滨海相砂岩侧向运移到圈闭内聚集成藏。

目前,在陵南低凸起上发现3构造圈闭,分别为陵水33-1、26-2和32-1构造(图6-10)。

2.陵水33-1构造

陵水33-1构造距南部隆起物源区相对较近,发育的储层有陵水组滨浅海相砂体,梅山组和黄流组滨浅海相砂岩与浅水台地。储层发育条件较好,烃类检测在目的层段存在异常。其构造高点水深1450m,最大圈闭面积为74km2。04E34036和04E44035为两条过陵水33-1构造的十字剖面(图6-11,图6-12),显示陵水33-1构造储盖组合良好,黄流组为其区域的盖层,局部还有陵水组二段的泥岩,三亚组和黄流组的泥岩也是良好的盖层(图6-13)。

陵水33-1构造砂岩和断裂发育。陵水33-1构造中F1断层表现为控沉积性质,西段活动比东段强烈,断层在(21Ma)之前结束活动;而东段断层在(23Ma)之前结束活动,活动结束时间东边早于西边。F1断层在陵三段主要与下降盘陵二段浅海泥岩对接,侧封条件好。F4断层活动断距整体不大,为张扭性质,在陵水期末断层活动结束。F4断层在目的层陵三段与下降盘陵一段下部滨浅海相泥岩对接,侧封条件可能较好;在断层南段与陵二段浅海相泥岩对接,侧封条件好。断层活动结束早,圈闭形成后晚期也没有断裂和构造运动破坏,圈闭保存条件良好。

图6-10 陵水33-1、陵水26-2、陵水32-1构造位置图

图6-11 琼东南盆地04e34036测线偏移剖面

陵水33-1构造主要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1~1.3之间,是陵水洼陷超压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存在良好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条件。其运移模式主要是沿着断层的垂向运移,也有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的两个关键时刻为17.5Ma和2.4Ma,而构造形成在中新世基本定型,与油气生成运移有良好的匹配关系。

陵水33-1构造主要目的层的资源总量为1150×108m3

图6-12 琼东南盆地04e44035测线偏移剖面

图6-13 陵水33-1构造储盖组合特征

3.陵水26-2构造

陵水26-2构造处于乐东-陵水凹陷南部北礁西低凸起上,位于凹陷南侧13号断层上升盘,紧邻生烃凹陷。

陵水26-2构造圈闭类型为披覆型断背斜和背斜构造(图6-14、图6-15),规模大,纵向上多层圈闭叠合好。

陵水26-2构造距南部隆起物源区相对较远,主要发育的储层有陵水组滨浅海相砂体,梅山组和黄流组滨浅海相砂岩和浅水台地,储层较为发育。04E44021 AVD反演剖面表明存在高AVD异常区,为有利含气区;04E44021 DR反演剖面也表明存在高DR异常区,为有利含气区。图6-16显示LS26-2构造储盖组合良好,黄流组为其区域的盖层,局部还有陵水组二段的泥岩,三亚组和黄流组的泥岩也是良好的盖层。

图6-14 琼东南盆地04e34032测线偏移剖面

图6-15 琼东南盆地04e44019测线偏移剖面

陵水26-2构造中主控断层F1为断陷期控凹断层,在崖城期活动强烈,最大断距达1800m,在陵水期活动变缓,陵水期末断层活动基本结束。在目的层陵三段F1与下降盘陵二段浅海相泥岩对接;陵一段与三亚二段浅海泥岩对接,断层具有较好的侧封条件。F2断层活动结束时间早,在陵水期末结束,陵水组一段与下降盘三亚组二段浅海相地层对接,可能具有较好侧封条件;陵三段与下降盘陵一段滨海相地层对接,可能存在侧封风险,陵水26-2构造断层活动结束早,晚期没有断裂和构造运动破坏,保存条件好。

图6-16 陵水26-2构造储盖组合图

陵水26-2紧邻陵水凹陷中心,油气运移距离约10km,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捕获条件,并且有断层沟通,烃源和运移条件好。

陵水26-2构造主要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1~1.5之间,是陵水洼陷超压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存在良好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条件。其运移模式主要是沿着断层的垂向运移,也有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的两个关键时刻为17.5Ma和2.4Ma。而构造形成在中新世基本定型,与油气生成运移有良好的匹配关系。但该构造距南部隆起较远,储层存在一定风险。其资源总量1049×108m3

4.陵水32-1构造

陵水32-1构造位于陵水洼陷南部的北礁西低凸起上,其形成机理与33-1类似。

陵水32-1构造圈闭类型为披覆型断背斜和地层超覆构造(图6-17,图6-18),规模比上两个构造小,但埋深浅,且新近系梅山组和三亚组圈闭规模相对较大。陵水32-1储层有陵水组滨浅海相砂体,梅山组和黄流组滨浅海相砂岩和浅水台地。陵水32-1构造在梅山组、三亚组和陵水组及基底附近见到高AVD、DR异常和低波阻抗特征,陵水32-1还在浅层2.76s处见到明显高AVD、DR和3类AVO异常,很可能含油气,是乐东凹陷含油气系统的代表。

陵水32-1砂岩和断裂发育,存在良好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条件。陵水32-1构造F1断层表现为控沉积同生断层,早期断层活动剧烈,晚期断层活动强度逐渐减小,在三亚期末断层活动基本结束。早期断裂活动剧烈,在构造高部位局部缺失陵水组和三亚二段的地层。构造部位陵三段与下降盘三亚二段浅海泥岩对接,侧封条件好;陵一段与三亚一段下部地层对接;侧封条件较好;构造北块是继承性隆起上发育的地层超覆圈闭,陵一段、陵三段靠基底花岗岩侧封;三亚一段与下降盘梅山组浅海相对接,可能侧封条件好。构造北块晚期有气焰囱,对下伏地层早期成藏油气保存可能会有影响;构造南块,没有晚期断裂破坏,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图6-19)。

陵水32-1构造主要目的层压力系数分别在1.1~1.5,陵水32-1构造主要目的层压力为常压,是乐东和陵水凹陷超压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陵水32-1构造形成经历时间较长,基底隆起上继承性发育古纪系、断块和新近系三亚组、梅山组断背斜圈闭,油气成藏存在两期关键时刻17.5Ma和2.4Ma,各要素间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资源量为856×108m3

图6-17 过陵水32-1构造的04e34021测线偏移剖面

图6-18 过陵水32-1构造的04e44031测线偏移剖面

图6-19 陵水32-1构造储盖组合图

(三)南部隆起

1.储盖层条件

陵三段(T70~T62)时期,凸起为南部隆起区,地势高,水深变浅,沉积较薄,地震相为中-强振幅平行连续反射特征,主要为滨海相沉积,局部发育扇三角洲。陵二段(T62~T61)时期,凸起东北部主要发育浅海相沉积,东部边缘局部发育滨海相、扇三角洲沉积,凸起西部主要是滨海相沉积。陵二段之后开始海退,陵一段(T61~T60)时期,凸起上埋深相对小、地层沉积薄,广泛发育滨海相沉积,凸起东北部主要是浅海相沉积,浅海相发育的范围要比陵二段小,东部局部发育滨海相沉积。T60之后,海平面在不断地上升,但凸起区地势高,早期的古隆起在三亚组二段时还有部分暴露出水面成剥蚀区,凸起上地层沉积相对薄,广泛发育滨海相沉积,仅在东北部发育小面积的浅海相沉积。三亚组一段(T52~T50)沉积时期凸起上大部分地区水体变浅,沉积厚度较薄,为滨海相沉积。梅山组(T50~T40)时期,凸起东部发育较大面积的生物礁,与大面积发育的生物礁滩沉积一起覆盖了全部凸起。黄流组沉积之后,盆地的沉降较快,为典型的陆架-陆坡体系,泥岩较多,粒级偏小,深水区半深海相沉积大面积发育,从凹陷至低凸起全部被半深海相地层覆盖。永乐隆起储集体类型主要有3种,分别是滨海相砂岩、三角洲砂岩和生物礁、滩灰岩。共发育4套储盖组合:①陵三段滨海砂岩、扇三角洲砂岩与陵二段浅海相泥岩储盖组合;②陵一段的滨海相砂岩与三亚组二段浅海相泥岩储盖组合;③三亚组滨、浅海相砂岩与内部互层泥岩储盖组合;④梅山组生物礁、礁滩灰岩与黄流组半深海相泥岩储盖组合。

2.油气运聚与匹配条件

永乐隆起东面与长昌凹陷相邻,西面与北礁凹陷相邻,处于南部隆起区,地势高势能低,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北礁凹陷南断北超,永乐隆起处于北礁凹陷的东面陡坡方向,是这个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之一。地堑式宝岛凹陷分别处于凸起的北面,中间相隔陵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是宝岛凹陷、松南凹陷至南部隆起的两个台阶,宝岛凹陷生成的油气以超压为动力越过陵南低凸起两个台阶到达地势更高的永乐隆起成藏。长昌凹陷为地堑式凹陷,与永乐隆起相连,永乐隆起地势高势能低,是这个凹陷油气往南运移的主要运移方向之一。在地震剖面上见到早期形成的断裂继承性发育,沟通了深部烃源和浅层砂体。油气运移以凹陷内超压为动力,断层作为纵向运移通道,凸起上不整合面以及三角洲、滨海相砂岩为侧向运移通道。预测该区具有以下油气成藏模式:烃源以凹陷内始新统中深湖相和崖城组半封闭浅海相泥岩及凹陷边缘凸起周围海岸平原相为主,凹陷内生成的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到斜坡凸起上再沿不整合面以及三角洲、滨海相砂岩侧向运移到圈闭内聚集成藏。

(四)长昌凹陷

1.油气运聚与匹配条件

长昌凹陷内部断层较为发育,油气短距离运移即可成藏,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长昌凹陷内部油气运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通过断层构造直接与下面烃源岩沟通,油气通过断层垂向运移直接到达圈闭中成藏;另一种是油气通过断层垂向运移后再经过不整合面、侧向连通的砂体进行侧向运移到达圈闭中成藏。由于凹陷内部断层很发育,构造形成多数与早期形成的生长正断层有关,因此第一种运移方式是主要的运移方式。该构造带上目前发现的构造,圈闭发育层位包括T70~T50,自崖城组沉积开始,有些构造已经开始发育,有些构造在陵三段沉积时开始发育,至梅山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构造均已形成。长昌凹陷生气高峰均较晚,生气高峰期或部分高峰期在该构造带构造形成之后,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

2.长昌33-1构造

长昌33-1构造位于长昌凹陷中央,呈四面下倾的背斜状态,是与断层发育相关而形成的构造。该构造从上而下发育T60、T61、T62、T70、T100多层圈闭,深度域面积为36~122km2。圈闭类型分别是断背斜和背斜(图6-20,图6-21)。构造分东西两高点,各层圈闭东高点均发育,西高点仅在T61及以后发育,且面积小。圈闭主要呈NW-SE向延伸。但T60圈闭西边呈北东向、东边呈北西向展布。构造东西两翼受两组不同走向断层控制,顶部被断层切割复杂化,但整体未切成多块。

图6-20 过长昌33-1构造高点地震剖面

图6-21 长昌33-1油气成藏模式图

西高点发育气烟囱,浅层有亮点。中新世以前该构造附近断裂极发育,流体容易排泄,所以不易形成流体底辟,因此,它的形成时间可能在区域盖层产生之后,即T40以后;东高点基底发育背斜,构造部位振幅强,往西变弱消失,强振幅位于构造范围内。东高点构造为挤压形成。挤压发生在渐新统崖城期。表现在构造东边位置高,但始新统、崖城组地层厚,反应沉积时为低,后隆起为高。

1)构造部位晚期断裂发育,沟通烃源及深浅目的层

构造位于近凹陷中央部位,多条晚期断裂发育,沟通烃源及深浅目的层,油气运移方式以垂向运移为主,凹陷中央油气垂向运移活跃,持续时间长,具有近源成藏有利条件。压力预测结果表明长昌33-1背斜构造位置地层压力较低,有利于凹陷内部高压烃源层生成的油气向构造位置运移聚集。

2)构造形成发育与油气生运聚时空匹配良好

断层主要在崖城、陵水、三亚期活动,其作为通道有利于崖城、陵水期和三亚期形成的圈闭捕获油气。此外,西高点有气烟囱作为通道,可捕获莺歌海组沉积期至今第二期生排烃高峰期的油气(图6-21)。

3)保存条件好

长昌33-1位于凹陷中央,呈背斜形态,四面下倾,总体保存条件好。但东北部通过断层地层渐渐变高变平,致使油气可能部分在此往北部斜坡漏失,但根据构造图可知断层西侧为高部位,而东侧地层下倾,因而即使两盘部分砂岩对接油气亦不会产生大范围漏失现象。晚期断裂基本没有对构造主体部位造成影响。

4)含油气特征明显

长昌33-1西高点具强振幅异常特征,经烃类吸收检测、AVO属性交汇分析可能为含气异常;长昌33-1东高点冲积扇具有强振幅,经聚类分析,构造部位异常明显,预示可能含有油气。

长昌33-1构造成藏条件具有以下特点:烃源层特征清晰,总生烃量巨大;圈闭类型好,多层叠置,规模较大;垂向油气运移通道发育;潜在资源量巨大;储层由于离物源远,陵水组储层可能偏细;冲积扇储层可能受埋深影响,储层质量有一定损失,并且由于水深较大造成整体井深偏大,以及高地温梯度造成的井底高温,对钻井工程要求较高。

长昌33-1构造资源量大,有作为深水勘探第一突破点的潜力,计算潜在天然气资源量为1925×108m3或潜在石油资源量为9.5×108m3

3.万宁3-1构造

万宁3-1构造处于长昌凹陷中央,属53/30区块,构造位于往东抬升大斜坡背景上,东边相对高;圈闭类型属于构造+岩性圈闭,T52层发育背斜圈闭,T52面上发育扇体,扇体顶部T52U也发育圈闭。T52U、T52圈闭顶部或上倾方向被水道切割,不同部位水道底界基本水平,说明构造区范围内水道下切深度变化不大。往东水道下切层位变深,与东边T52U、T52圈闭变浅有关。T52U、T52往东南靠水道侧封形成圈闭,圈闭层埋深适中,圈闭规模大,呈下凹上隆镜像特征,为晚期挤压形成,从下到上,构造幅度变大,圈闭面积变大,也可反映晚期挤压特征(图6-22)。

万宁3-1构造处于位于大型生烃凹陷——长昌凹陷中部,凹陷规模较大,内部广泛发育巨厚的始新统湖相和渐新统崖城组海相烃源岩,烃源层特征清楚;盆地模拟结果认为长昌凹陷烃源岩总体成熟程度较高,总生烃量可达801.1×108t,具有十分优越的烃源条件。

万宁3-1构造三亚组存在多套储盖组合,三亚组二段发育的浊积扇储层与上覆浅海相泥岩可形成储盖组合,三亚组二段发育的水道砂储层与上覆浅海相泥岩可形成储盖组合;三亚组一段发育的盆底扇与上覆浅海泥岩可形成储盖组合。图6-23显示万宁3-1构造储盖组合良好,三亚组二段发育的浊积扇和水道砂、三亚组一段发育的盆底扇都是良好的储层,黄流组泥岩为区域的盖层,其上覆的三亚组浅海相泥岩也是良好的盖层。

图6-22万宁3-1构造T52U(扇体顶面)等时间图

图6-23万宁3-1构造储盖组合典型特征图

构造整体处于泥质沉积背景环境中,受周边泥质围岩包围,保存条件较好。但构造被水道切割,因此需要对水道的封堵性进行详细分析。水道西段钻井(YC35-1-1、2)揭示水道上部砂岩发育,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连续的强反射,下部以泥岩为主的井段(含薄砂层)显示为不连续的弱反射。沿水道采集的地震测线表明水道上部的砂岩在地震上反映为连续性很好的强反射轴,延伸很远;下部都是弱反射且不连续的泥岩。总体认为水道内部充填沉积在东西两端反射特征相似,应具有相类似的岩性分布特征,可以进行交互对比。基于以上对水道内部岩性分布的认识,通过逐条分析切割扇体的地震剖面和波阻抗反演等手段,得出结论为在水道切割扇体区,水道底部的厚层泥岩对盆底扇砂岩形成良好的封堵,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

构造部位断裂发育,沟通烃源及深浅目的层。凹陷深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通过断层形成有效的垂向运移,具有近源成藏有利条件(图6-24)。

构造主要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0~1.5之间,是长昌凹陷超压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存在良好的油气垂向和侧向输导条件。其运移模式主要是沿着断层的垂向运移,且垂向运移活跃,持续时间长,也有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的两个关键时刻为23Ma和7.5Ma,构造形成在中新世基本定型,与油气生成运移有良好的匹配关系。

图6-24万宁3-1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