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法国雕塑艺术在11到14世纪之间基本上都属于宗教艺术。14世纪以后,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国艺术的影响下,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缓慢发展起来。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法国接连入侵意大利,并长期占据了意大利北部的大片土地,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意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成果传播到了法国。然而法国文艺复兴艺术并没有全盘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而是在本国哥特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繁荣起来,因而更多地带有一些自然主义的色彩。16世纪宫廷艺术在法国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对意大利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他崇尚艺术,并设法吸引意大利及欧洲各地艺术家到法国宫廷为他效力。

中世纪法国雕刻通常是附属于建筑的,15、16世纪的法国雕塑仍然没有脱离建筑装饰的范畴。它们附属于建筑,并力求同建筑的线条融为一体。这一时期,由于王权的加强,世俗性建筑获得了很大发展。建筑雕刻也由原来主要为宗教建筑服务转向装饰世俗性建筑。在这些装饰性雕刻中,法国雕刻家表现出对于崇高的理想美的追求。

15世纪法国最著名的雕刻家是米舍尔·柯洛姆比(colombe,约1430—1512)。他早年从父学艺,成名后在穆兰和图尔工作。他的代表作品有:大理石浮雕《圣乔治战龙》(7508—1509),《路易十二进入图尔市奖牌》(1502—1503,青铜)及法兰西斯和他的妻子陵墓雕刻(1502—1503,大理石)。其作品的特点是将强劲的力量感同高雅的风格完美地统一起来。在柯洛姆比早期的艺术中还带有中世纪艺术的影子,但他的后期作品已经明显体现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基本上完成了从中世纪艺术向古典艺术的过渡。

16世纪在法兰西斯一世的积极支持和赞助下,法国宫廷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艺术成果的传播中心。在枫丹白露皇帝城堡汇聚了各地的艺术家,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流派,他们被称为“枫丹白露派”。这个流派的雕刻家倾心于希腊罗马的神话题材,他们制作的女神像柱、赫尔墨斯像柱等优雅端庄,同法国哥特式雕刻中流行的狮头羊身怪物大异其趣。这个流派的艺术活动兴盛一时,但他们的作品给法国艺坛带来一定影响。但16世纪法国雕刻艺术真正重要的艺术家是米舍·科隆勃、让·古戎和杰曼·皮隆,他们在继承本国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法国的文艺复兴雕刻。

米舍·科隆勃(1430—1512)开创了16世纪法国雕塑的新局面。从他的作品《法兰西斯二世夫妻陵墓雕像》(现藏南特大教堂)中可以看出他的前辈斯利特尔和枫丹白露派的影响力。在陵墓上仰卧着已故夫妇的雕像,他们的表情庄重肃穆。横卧像的四角有四尊善女雕像,对于四位女性雕像的处理,科隆勃借鉴了意大利古代建筑和墓石浮雕的手法,她们穿着当时的服装,面部和服饰充分写实。从这些人物雕刻的身上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形成了新的人体形态的概念,这件作品也体现出了科隆勃雕刻技巧的精湛细腻。他的作品虽然没有意大利雕刻的气魄和雄风,但却较为鲜明地体现出法国雕刻的独特风貌。

古戎(Goujon,约1510—1564或1568?)是16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生于巴黎,曾在里昂工作。在巴黎他曾同著名的建筑家埃尔·列斯科合作建造卢浮宫,并为这座著名建筑作装饰。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充满古典韵味,富于装饰性,并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彩。他为卢浮宫所作的女像柱,体现出他对于古典美的追求。他塑造的女性形体极为完美,准确性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女神身上的衣纹如行云流水一般,隐现出女神优美典雅的身体。法国雕塑家完美地解决了衣饰表现的课题,人物身体上的服装不但没有妨碍他们对于人体美的赞颂。而且有助于丰富他们对于人体美的表现。

16世纪40年代古戎设计建成了“水神喷泉”(又称“贞节喷泉”),这是一座由七个连环拱廊组成的游廊,《山林水泽女神》(1547—549)是游廊中的五块装饰浮雕之一,现在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这件浮雕取材于希腊神话,古戎塑造了五个身形优美的山林水泽女神的形象,她们身上的衣服如轻纱般透明,手捧水罐,姿态迷人,潇洒飘逸,极寓诗意。对于这件雕刻的构图,古戎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五位女神的动态是一种运动的五种连续的变化,共同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旋律,她们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组合起来又成为一件韵律优美的作品。这件作品的风格优雅清新,完全不同干枫丹白露派的浮华和刻意求工。枫丹白露派雕刻家曾作白色裸女群像为爱塔布公爵夫人装饰房间,但这些女性裸体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纯粹感官和肉感的刺激,她们柔美的身体因为过分矫揉造作的姿态而令人产生不适之感。

杰曼·皮隆(约1535—1590)是继古戎之后的杰出雕刻家。他生于石匠家庭。从师于佩尔·保达,早期受到了普里马蒂乔的影响,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样式主义的色彩。他26岁时便因创作享利二世圣心碑雕塑声名大震。两年后他开始创作的《国王亨利二世和王后卡特琳娜·德·美第奇陵墓》雕刻(1563—1570)最为著名。这座陵墓由列斯科设计,皮隆完成了雕刻。陵墓的上方是国王夫妇的青铜跪像;中间为大理石雕刻的国王夫妇躺着的裸体像,这两件裸体像没有作任何理想化的处理,而是真实地塑造了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他们伸开四肢,身体向后仰着。这座雕刻表现了永恒、悲壮、虔诚的主题。青铜浮雕《下十字架》(1580—1585)是他的晚期作品,这件作品更加繁琐,失去了早期的宁静感,带有强烈的悲剧性。皮隆的作品还有他为法兰西斯一世陵墓所作的8个大理石人像、大理石群雕《三个缪斯》,青铜肖像《德·莫尔维叶主教胸像》、掌玺大臣彼拉格亡妻墓雕刻等。1572年他在皇家造币场工作时,还制作了不少奖牌肖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