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有什么特征?

如题所述

为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中的一纲,这类动物受精和幼体生活均在水中,幼体呼吸器官是鳃,经过变态阶段,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呼吸器官是肺。凡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00种,分为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无足目又称蚓螈类、裸蛇类。无四肢,体形蠕虫状,一般穴居在热带的潮湿泥土里,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如蚓螈、鱼螈等,我国只有鱼螈一种。有尾目又称蝾螈类,体形鱼状,有四肢和尾,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大鲵、泥螈、蝾螈等。无尾目又称蛙形类,四肢发达,没有尾,幼体水中生活,成体在陆上生活,种类最多,我国约有220种,如各种蛙及蟾蜍等。幼体称作蝌蚪,形状像鱼,有尾和尾鳍,用鳃呼吸,身体两边有侧线,完全水生,经过变态发育,鳃退化并长出肺,用来呼吸,尾逐渐消失,长出四肢,地面生活,变为成体,成体皮肤裸露,有丰富腺体,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皮肤上还有大量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来帮助呼吸,新陈代谢缓慢,产热量少,不能维持恒定体温,有冬眠现象。有些热带的种类,高温干旱时会进入夏眠。繁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在水中孵化。蛙类护卵方式各种各样,许多热带种类护卵方法很稀奇,如将卵产于池洞里,待蝌蚪孵出后,雄蛙将小蝌蚪放在背上的一个特殊的小袋里,有的把卵产在小袋里直至孵化。雄性达尔文蛙将卵放在声囊里发育成幼蛙。两栖类动物绝大多数是有益的,主要是捕食昆虫。两栖类对生物学家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学习脊椎生物解剖学的第一手实验材料,蝾螈又是研究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的良好实验材料。有些蟾蜍和多种有尾类可供药用,有的可供观赏,有些蛙类和大鲵可供食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6
两栖动物也是人们熟知的一类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主要的特征是: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两栖类起源于距今约三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鱼类从水到陆逐渐自我完善达到了质变并适应陆地新环境,因而形成了两栖动物,它们是最早的登陆四足动物。
 全世界的两栖动物共有4000余种。根据它们的形态分为三大目。
  蚓螈目(无足目)。主要特征是:体细长;没有四肢;尾短或无;形似蚯蚓。中国仅有1种,即版纳鱼螈。是我国蚓螈目的唯一代表。
  有尾目。主要特征是:体圆筒形;有四肢,较短;终生有长尾而侧扁;爬行,多数种类以水栖生活为主,形似蜥蜴,如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生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
  无尾目。主要特征是:体短宽;有四肢,较长;幼体有尾,成体无尾,跳跃型活动,幼体为蝌蚪,从蝌蚪到成体的发育中需经变态过程,如蛙和蟾蜍。
  两栖动物3个目的体形异,它们的防御、扩散、迁移的能力弱,对环境的依赖性大,虽然有各种生态保护适应,但比其它纲的脊椎动物种类仍然较少,其分布除海洋和大沙漠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等各种生境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最高分布海拔可达5000米左右。它们大多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蔽,黄昏至黎明时活动频繁,酷热或严寒时以夏蛰或冬眠方式度过。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没有防御敌害的能力,鱼、蛇、鸟、兽都是它们的天敌。
  中国由于生物环境的多样性。现有两栖类动物302种。而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丰富的两栖类物种,约100余种。占全国两栖类动物种数的40%。在后面动物多样性-两栖类仅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种类。人们通过认识两栖类物种的多样性。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进一步保护人类这一朋友。
第2个回答  2019-08-01
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在水中和陆地都能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