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觉得孙中山是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孙中山是个懂得独立思考,敢提出质疑的人。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扩展资料

《不懂就要问》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从小在读书时,就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明白书中讲的意思,不怕先生的责骂惩罚,大胆地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不懂就要问》: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都会有不懂的地方,而不懂就要问,这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捷径。因此历来人们对此很重视,总是积极提倡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扩展资料


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讲同学们和先生对孙中山壮着胆子提问的反应。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1
孙中山是个懂得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的人。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本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8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不懂就要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扩展资料
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讲同学们和先生对孙中山壮着胆子提问的反应。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
第4个回答  2021-09-08
鬼使神差还是睡吧觉得八点半上补习班觉得八点半接电话的还是复合板i火车if你绝大部分减肥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