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公主有没有名字?

电视剧少年大钦差里说清朝的公主都没有名字,我觉得好像不是这样吧?
堂堂的公主怎么会连名字都没有呢?虽然说中国古代重男轻女,即使是公主的名字也不一定能流传下来,但流传不下来或不进史册不等于就从来没起过名字吧?
要具体的名字,不要封号。
小名也算的。
影视剧里面的例子不要举,我要史实。
我问的不是有没有流传或是记录下来,而是有没有被命过名。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42.htm 这个我看过,里面没有具体地说名字,只是列举了一些封号。

我来试着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首先,你说少年大钦差里说清朝的公主都没有名字,你觉得不是这样的。你的感觉非常正确,这种说法确实是胡说八道。古代重男轻女没错,可是别说是公主,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会有自己的名字。哪怕就是没有大名,也会有个爹娘唤着方便的乳名的。因此,清朝公主也不例外,她们全部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当然我说的绝对是名字,不是封号。

可话又说回来,究竟这些公主们叫什么,我们现在实在是不得而知。对于这样的遗憾,真的要“感谢”歧视妇女的古代封建礼教制度。在各类史书上,女人大多是不记载名字的。只有“某氏”、“某爵位”等等。清朝公主自然也是受害者。

别说是官方的记载,就连皇帝在私人信件上称呼女儿的时候,都只说“大公主”“二公主”“荣宪公主”“和孝公主”等等。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在满族入关,沾染了汉人礼教之后才这样的。而入关前的公主们,还真有不少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然这些名字因为都是满语的译音,所以现在听起来有些不好听,可那却确确实实是公主真正的名字。下面我就把清朝所有留下名字的公主的闺名列举给你:

清太祖第三女:和硕公主——莽古济

清太祖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

清太祖第八女:和硕公主——聪古伦

清太祖养孙女:和硕公主——肫(zhun)哲

清太宗第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清太宗第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

清太宗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

以上就是清朝所有留下名字的公主,至于其他的人,实在是无从考证了。

ps:清末溥仪的妹妹们倒是有名字,只不过她们实在不算是真正的公主,没有封号。只能算宗室格格而已。

如果你对清朝公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点击下面的两个的链接,里面有关于很多详细描写清朝公主的文章和讨论,当然都是真正历史上的,不是电视剧或者杜撰的。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ID=1051711&CategoryID=782786&idWriter=0&Key=0

http://www.qian-long.net/bbs/index.asp?boardid=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5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42.htm
第2个回答  2008-02-15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42.htm

第3个回答  2008-02-15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公主有名字。入关以后,从顺治开始的没有名字,只是在获封以后有封号。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42.htm

第4个回答  2008-02-15
有的~~满族人不重难轻女,只是一定要有儿子来延续香火,女人和男人一样骑马打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