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不是有个错误?它说反复多次后几乎不再遗忘,那高中反复那么多次足够形成永久记忆了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不是有个错误?它说反复多次后几乎不再遗忘,那高中反复那么多次足够形成永久记忆了吧?为什么到大学后还是会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没有错,因为他研究的是无意义的材料,后人用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也得出与他基本相同的结论。遗忘曲线研究结果是:遗忘有以下特点,首先,最初被遗忘的是枝节细微的部分,“支柱”、“骨架”之类的信息是不易忘记的。其次,回忆的东西会渐次失去原有的鲜明程度而逐渐趋向一般化。

上大学后全身心放松!想着解放!尤其大一一年先好好玩玩!估计就忘差不多了!!一般小时候学过的知识会记得牢!像小时候背的唐诗什么的!是因为那个年龄是心理学上的记忆关键期!再有平时会动不动哼背两句或者想起来心里默记背!所以不容易忘!而高中就过了那个阶段!而且你上大学后也没有再反复记了,可能刚开始还记一些,但是随时间推移会忘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大学后把高中知识全还给老师了!
质疑“多次重复后,为什么还会发生遗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过度学习”、“痕迹学说”和“抑制能量的流动”学说。
心理学将学习一种知识,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但当达到一次完全背诵的标准后,仍然继续学习,就称之为过度学习。
要让知识长期贮存在记忆中,就必须经过“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求超过大致熟练的程度。我们写字、游泳、骑自行车等技能都是极为过度学习的例子,以致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几十年不练习,仍然能保持这些技能。所以,还能够遗忘的知识,实质上都不是过度学习的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没有错,因为他研究的是无意义的材料,后人用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也得出与他基本相同的结论。遗忘曲线研究结果是:遗忘有以下特点,首先,最初被遗忘的是枝节细微的部分,“支柱”、“骨架”之类的信息是不易忘记的。其次,回忆的东西会渐次失去原有的鲜明程度而逐渐趋向一般化。

个性化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3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没有错,因为他研究的是无意义的材料,后人用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也得出与他基本相同的结论。遗忘曲线研究结果是:遗忘有以下特点,首先,最初被遗忘的是枝节细微的部分,“支柱”、“骨架”之类的信息是不易忘记的。其次,回忆的东西会渐次失去原有的鲜明程度而逐渐趋向一般化。
第二,遗忘的速度与时间有密切关系。当刺激信息被识记之后,起初遗忘特别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你质疑“多次重复后,为什么还会发生遗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过度学习”、“痕迹学说”和“抑制能量的流动”学说。
心理学将学习一种知识,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但当达到一次完全背诵的标准后,仍然继续学习,就称之为过度学习。
要让知识长期贮存在记忆中,就必须经过“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求超过大致熟练的程度。我们写字、游泳、骑自行车等技能都是极为过度学习的例子,以致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几十年不练习,仍然能保持这些技能。所以,还能够遗忘的知识,实质上都不是过度学习的知识(偶然的遗忘不属此例)。
《知觉生长模型》的痕迹学说可以很好的解释记忆深刻与否这个问题。
刻痕,就是刻上痕迹的意思。痕迹是一个模糊的比喻的概念,不能把它形象地理解成轨迹、刻痕那样。尤其是近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只能把它理解为外界刺激引起的、或是人的回忆、想象、思考等心理活动对人脑的影响的遗留。巴甫洛夫认为识记和保持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巩固。《知觉生长模型》理论认为:当兴奋性中枢能量达到一定量时(量太少将不能留下痕迹),都会在神经细胞上留下痕迹。获得的兴奋性中枢能量越多,消退越慢。
痕迹的深浅是依据获得的兴奋性中枢能量的多少来定的,获得的能量多,则痕迹深;反之则浅。传统记忆学说认为,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能够一次形成。事实确实是:有些刺激信息可以直接从瞬间感觉直接进入长时记忆。这就是由于这些刺激信息含有大量兴奋性中枢能量,所以可以不经过重复,不经过短时记忆的中介,直接留下深刻的痕迹,以致令人终身难忘。此外,在漫长人生中,兴奋性中枢能量断断续续地刺激同一神经细胞,仍然能够不断加深痕迹,痕迹是越刻越深的。反之,长期没有兴奋,痕迹就会消退,逐渐变浅。年轻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老年后还能背诵,就是由于有深刻的痕迹的缘故。当年那些勉强背诵得出的文章,日后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下,也可以一直牢记到老年;如果一直没有复习,那么经过一段时间,肯定会逐渐遗忘的。综上所述,能否让知识不再遗忘,必须要有深刻的痕迹。深刻痕迹可以一次形成,也可以经多次重复或间歇重复才能加深或保持。所以,不能用重复次数来作痕迹深刻与否的量化标准。
痕迹变浅容易产生遗忘,但是,经过过度学习的知识,有时也会出现遗忘(偶然的遗忘)。这是由于遗忘的产生还有兴奋性中枢能量不足、信息载体之间的联络通路、抑制能量的活动、作业的难度等因素。如果抑制能量进入了经过过度学习的知识点,就可以产生遗忘。例如经常使用的词忽然一下忘记怎么写了,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忘可以很快消失,这是区别点。
信息载体之间的联络通路、作业的难度等因素与你的问题关系不大,但涉及知识太多,这里省略,还请谅解。当然,有任何疑问,可再交流。十分赞赏你的大胆质疑精神,这是我国年青人欠缺的探索精神。
第3个回答  2016-01-3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1-30
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