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有哪些是世界之最的?

如题所述

1、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FAST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

FAST的确很牛!牛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且往下看。

FAST是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 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信号接收面积足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样工程的想象力和宏大程度让人震撼!

目前,FAST工程已进入收尾,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们设计并建造这个“观天巨眼”,总计使用4450块镜片,总重超2000吨,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科技奇迹。

如果这么说还觉得不够牛,那么我们不如横向比较一下。中国的FAST与号称“地面上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 专家表示,FAST将在未来20-3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

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刚刚签署。如何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人造太阳”工程就是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是核聚变,那总知道核裂变吧?人类现在用的核电技术就是核裂变原理。但是,核聚变比核裂变更牛。为什么牛呢?根本原因在于,它有三大优势:

(1)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

(2)无高端核废料,可不对环境构成大的污染。

(3)燃料供应充足,地球上重氢有10万亿吨(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这意味着,核聚变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成本,还环保且燃料供应极其充足。所以,这一技术对能源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作为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人造太阳”热核聚变装置(EAST)于1998年立项,建设历时8年、耗资近2亿元,2006年9月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之后,该试验装置的研制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EAST的成功运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赞“EAST是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世界聚变能源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

目前,由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共同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几十亿欧元,中国投资额占9%。EAST虽然规模比ITER小,但EAST使用了与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年至15年,将为ITER计划积累宝贵经验。

如果EAST项目最终获得成功,人类将拥有像太阳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3、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装置

上海光源工程座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 2004年1月7日,上海光源项目建议书正式获批,项目总投资12.4亿。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上海光源到底是个什么工程?通俗来讲,上海光源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它所产生的同步辐射光可以看得到细胞的结构、生物体的结构或者材料的结构等 。

比如大家都在医院照过X光,它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情况看清楚,而同步辐射光和医院的X光还有很大区别。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它的亮度可以达到我们平时用的X光的上百亿倍,使人们能够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观察物质的微观世界。正因为如此,修复故宫精细文物、剖析病毒复杂机理、打造高铁高强度外壳……这些看起来不相干的领域,都能借助这一道神奇之光完成。

4、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建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山洞内,其目标是探测核电站反应堆在发电时的自然产物--中微子。 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设想,利用我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2012年3月,实验室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这是中国诞生的一项重大物理成果,被称为中微子物理的一个里程碑。

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诞生之初,能量转化为同样多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这两种物质相遇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化为能量,并归于湮灭。但目前宇宙中的天体均为正物质,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也没有观测到正反物质相遇时发生的猛烈爆炸。因此,这个实验室做的基础研究对于了解宇宙起源的秘密非常有价值。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5、云南种质资源库物

云南省有高等植物16000多种,约占全国的50%;脊椎动物有1704种,约占全国的55%;昆虫种类有100500种,约占全国的67%。在云南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科学基础建设,是重要的国家利益所在,将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未来所面临的国际资源竞争,对确保国家种质资源的安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建设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并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1.48亿元,2009年11月24日通过国家验收。

该库建成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保藏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该库目前已收集、保存了约4千种、2万份野生植物种子库,并正式备份保存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千年种子库及世界混农林业中心(ICRAF)的种子。

另外,中国正在计划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国际合作者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正计划到2028年建造一个“希格斯粒子工厂”。那将是一个长52公里的地下环路,它能使正负电子发生对撞。这些基本粒子的碰撞将使得人们能以更高的精确度研究希格斯玻色子。该对撞机的精确度将高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规模较小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旦建成,中国将打破美欧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大型基础科研的工程诞生,经济发展了,中国正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快对西方的追赶速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2

1、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FAST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

FAST的确很牛!牛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且往下看。

FAST是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 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信号接收面积足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样工程的想象力和宏大程度让人震撼!

目前,FAST工程已进入收尾,预计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们设计并建造这个“观天巨眼”,总计使用4450块镜片,总重超2000吨,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科技奇迹。

如果这么说还觉得不够牛,那么我们不如横向比较一下。中国的FAST与号称“地面上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 专家表示,FAST将在未来20-3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

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刚刚签署。如何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人造太阳”工程就是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是核聚变,那总知道核裂变吧?人类现在用的核电技术就是核裂变原理。但是,核聚变比核裂变更牛。为什么牛呢?根本原因在于,它有三大优势:

(1)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

(2)无高端核废料,可不对环境构成大的污染。

(3)燃料供应充足,地球上重氢有10万亿吨(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这意味着,核聚变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成本,还环保且燃料供应极其充足。所以,这一技术对能源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作为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人造太阳”热核聚变装置(EAST)于1998年立项,建设历时8年、耗资近2亿元,2006年9月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之后,该试验装置的研制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EAST的成功运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赞“EAST是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世界聚变能源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

目前,由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共同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几十亿欧元,中国投资额占9%。EAST虽然规模比ITER小,但EAST使用了与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年至15年,将为ITER计划积累宝贵经验。

如果EAST项目最终获得成功,人类将拥有像太阳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3、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装置

上海光源工程座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 2004年1月7日,上海光源项目建议书正式获批,项目总投资12.4亿。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上海光源到底是个什么工程?通俗来讲,上海光源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它所产生的同步辐射光可以看得到细胞的结构、生物体的结构或者材料的结构等 。

比如大家都在医院照过X光,它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情况看清楚,而同步辐射光和医院的X光还有很大区别。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它的亮度可以达到我们平时用的X光的上百亿倍,使人们能够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观察物质的微观世界。正因为如此,修复故宫精细文物、剖析病毒复杂机理、打造高铁高强度外壳……这些看起来不相干的领域,都能借助这一道神奇之光完成。

4、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建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山洞内,其目标是探测核电站反应堆在发电时的自然产物--中微子。 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设想,利用我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2012年3月,实验室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这是中国诞生的一项重大物理成果,被称为中微子物理的一个里程碑。

专家表示,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诞生之初,能量转化为同样多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这两种物质相遇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化为能量,并归于湮灭。但目前宇宙中的天体均为正物质,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也没有观测到正反物质相遇时发生的猛烈爆炸。因此,这个实验室做的基础研究对于了解宇宙起源的秘密非常有价值。现货原油☆沥青☆铜实时行情关注老师V信:jf466733167获取更多精准现价指导

5、云南种质资源库物

云南省有高等植物16000多种,约占全国的50%;脊椎动物有1704种,约占全国的55%;昆虫种类有100500种,约占全国的67%。在云南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科学基础建设,是重要的国家利益所在,将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未来所面临的国际资源竞争,对确保国家种质资源的安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建设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并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1.48亿元,2009年11月24日通过国家验收。

该库建成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保藏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该库目前已收集、保存了约4千种、2万份野生植物种子库,并正式备份保存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千年种子库及世界混农林业中心(ICRAF)的种子。

另外,中国正在计划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国际合作者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正计划到2028年建造一个“希格斯粒子工厂”。那将是一个长52公里的地下环路,它能使正负电子发生对撞。这些基本粒子的碰撞将使得人们能以更高的精确度研究希格斯玻色子。该对撞机的精确度将高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规模较小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旦建成,中国将打破美欧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大型基础科研的工程诞生,经济发展了,中国正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快对西方的追赶速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10
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有;
1、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5年。
2、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世界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3、陶瓷技术。陶瓷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领先技术。
4、反卫星武器技术。我国已经发明寄生星多年。现在开始向菲律宾的一颗商业卫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国才有,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研制出来。是我国镇国之宝。
5、建桥技术。我国是造桥王国,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桥。
6、高原铁路建设技术。青藏铁路是世界高原铁路技术难度最大的技术。
7、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我国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世界水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8、排灌机技术。安装在骆马湖的抽水机直径8米,计划再安装直径12米的机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机器人技术。我国的水下螃蟹系统,是世界独有的。
10、汽垫船是我国发明的。当时为了保密,没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术。我国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丝绸技术。丝绸是我国的传统技术。现在仍然世界领先。
13、治理沙漠技术。我国治理沙漠技术世界领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术。我国在50--60年代已经基本消灭人畜瘟疫,当时和现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15、防治SAS病技术。我国防治SAS病技术世界第一水平。
还有一些小科技就不提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0
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塑“生命螺旋”和最大的巨幕影院 这两个是吗?呵呵
第4个回答  2013-11-10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泾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烧制红、灰色的多种形状的陶瓷器具。
二、太阳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三、铸造。我国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铁灌、蜡灌等三大铸造方法和技术?
四、氧气的发现。在我国古代炼丹术中,就已发现了氧。
五、物理实验室。在我国古代已有声振实验室,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实验室。
六、光源。早在公元250年,我国已经能制造可以改变和调节亮度的铜灯。
七、温度计。西汉所发明的天平式温度计,比欧洲的早1600多年。
八、陀螺仪。早在东汉时期,陀螺仪就用于航海,比欧洲的早1300多年。
九、钟表。为东汉的张衡所发明,在世界上为最早。
十、钻探技术。11世纪的北宋,就创造了钻探达200多米的深孔钻探技术。
十一、石油的发现与命名。东汉时,我国的延河流域就发现了石油,班固为之定名,后经北宋沈括再次认定。
十二、地磁。北宋的沈括发现地磁偏南,比欧洲早400多年。
十三、热力机械。最早的热力机械是北宋以前就已出现的“走马灯”。
十四、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始于北宋时的四川。
十五、火箭技术。起源于宋代的“钻天炮”,是当代火箭技术的先驱。
2回答者: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