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如题所述

祥林嫂有强烈的活着的愿望,而且希望尽可能活得体面些,在遭遇各种不幸时,她有很强的毅力进行反抗。

在第一次丧夫之后,“夫死从子”之路与她无缘,加上婆婆不会把这个无子守寡的“克星”留在家中,要把她卖了给自己小儿子筹备结婚用的钱。面对这被卖的遭遇,祥林嫂采取的办法是“逃”,逃出去自立。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钱不多,但很“满足”。文中写到“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胖了。”这说明祥林嫂在自己勤劳之下,有了生活的希望。

在被婆婆家人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像对待畜生一样把她绑了回去要强嫁到贺老六家时,她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她竟在拜堂时“一头撞在了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这可谓祥林嫂在反抗命运遭遇中的勇敢与强烈。

人物经历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在几年后又因伤寒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

当她在祝福晚上兴高采烈去端供品时,鲁四婶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1
鲁迅先生《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具有反抗性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她一生的反抗活动主要有四次:即逃、撞、捐、问.她从山里逃出来做工,是在上有严厉的婆婆外有封建礼教和封建妇道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其行为无疑是一种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力量的抗争;改嫁时“出格”的吵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所安排的命运的一种反抗;倾尽辛苦劳动所挣来的十二鹰洋到土地庙去捐门槛,洗刷污秽,好让自己享有做人的权利;临死之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我”魂灵的有无,则更是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叛逆.这四次反抗性的活动反映了祥林嫂人生命运发展的基本历程,这一切就足够证明了她是具有反抗性的.我觉得祥林嫂的这种反抗性是属于自发的,更甚至可以说是其本能的反映.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