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第七单元单元自测题答案!所有!

不用回答了,我都快上初二啦

一.慈祥 栋梁 简陋 膝盖 飘逸 疲倦 污垢 和煦 胸怀 意味深长 全神贯注
二.1 2 2 1
三.1.迫不及待 深思熟虑 桃红柳绿 侧耳倾听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 直截了当 博大精深 和睦相处
2.迫在眉睫 无可奈何 习以为常 五彩缤纷
3.(1)诲人不倦 至圣先师 (2)依依不舍 天各一方
四.1.(1)学而时习之
(2)必有我师焉
(3)不愤不启
(4)思而不学则殆
2.(1)不是 而是
(2)既 又
3.(1).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是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具有的清醒意识
(2).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
五.1循循善诱 虚心求教 只有仔细观察,才可能准确的反映现实;对要写的对象,还必须注入观察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赋予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2身残志坚、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诲人不倦 性格豪爽 温文尔雅 喻之以理 善施教化
六.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一份深厚的友谊。无论茶水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记忆彼此相连;无论联系是多是少,让祝福永远不变!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善良永远;无论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朋友永远!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七.1.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
2.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3.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或:她没有信心和勇气再坚持下去了)
4.大儿子年纪很小,却依然顽强的陪着母亲生活,并且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帮母亲分担家务,很懂事,很孝顺。
5.因为母亲在豆子身上找到了生存的勇气,自己的儿子这么小,都如此坚强面对贫穷 ,从儿子身上她看到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并且母亲在豆子身上找到了生存的勇气。
6.因为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重要线索,是贯连文章的东西,带着很重要(亲情、母爱、孝顺)的意义。
亲,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5
二、 1、严格、严肃、严重、严密、严厉 严格的管理 严厉的态度 严肃的作风 严密的组织 2、静谧、安静、平静、宁静 平静的心情 安静的夜晚 宁静的山谷 静谧的环境 三、 关于 为了 因为 咦 只有……才 四、 1、多的 2、把“不停地”去掉 3、“奶奶”“冬天”调换 4、把两个“他”改成“小王”、“小军” 5、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了奖。晚上,我激动的翻开日记本,回想起颁奖时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学 问 相辅相成 学学中问 问中学 真知 五、 1、夜晚 江 口 对 岸 诗 人 投 宿 诗 人 远 见 一 位 鱼 人 冒 着 寒 风 在 钓 鱼 的动人画面. 4、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vvvvvv
第2个回答  2012-06-02
1.慈祥 栋梁 简陋
膝盖 飘逸 疲倦
污垢 和煦 胸怀
意味深长 全神贯注

2.(横着)2 2 2 1
第3个回答  2013-01-16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 为:因为。
绝: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要多去亲近大自然,注意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所蕴藏的奥妙。不要总是呆在家中死读书,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第4个回答  2013-05-13
迫不及待 深思熟虑 桃红柳绿 侧耳倾听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 直截了当 博大精深 息息相处(不确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