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支持反清复明但他的子孙却归顺了清朝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快啊啊啊啊........上课没听懂,大家会的支一声啊!拜托啦

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打不过。
1683年6月14日,福建水师提督、太子少保施琅奉旨率军进击台湾,在澎湖列岛迅速击败台湾守将刘国轩。台湾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土崩瓦解;台湾岛内当时冯锡范专权,郑成功孙子郑克塽沦为傀儡,人心涣散。
由台湾方面控制的台湾海峡被施琅控制,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明显转变。如果台湾不归顺,清朝无非就是在台湾建立一个稳固的登陆点,然后士兵、给养从福建补充,逐步蚕食台湾,统一台湾。这个过程从双方当时的经济、军事实力来看,也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
台湾何必敬酒不吃吃罚酒呢,自然老老实实就投降了。

从深层次上说,主要有以下点:
1、政治信仰缺失。当时台湾的统治者、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没有了其祖父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坚定政治理想。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以东南沿海海盗发家,占据当时的荒岛台湾为海盗根据地,既抗击来犯的荷兰侵略者,也抢劫日本、明朝的商船;其子郑成功生于日本,成长在海涛汹涌、刀光剑影的海盗生涯中,郑芝龙归顺明朝崇祯帝,郑成功以21岁和南明唐王隆武帝结成莫逆之交,赐姓朱,被称为国姓爷,也就是国家生死危亡时刻的重臣。明朝被清军由北向南打败,郑成功退居台湾,但是有着非常坚定的反清复明的政治抱负。
郑成功死后,台湾阵营的反清精神领袖陨落,许多跟随郑成功的人士纷纷回归大陆降清。郑经作为郑成功的长子,多次跟随郑成功作战,耳濡目染,再加上长子的特殊身份,必须坚持传承父亲的反清理想。但是郑经时已经大幅弱化了反清信念,将台湾作为一个生存之地进行经营发展,而不是一个反攻大陆的据点。郑克塽继位时年仅11岁,爷爷辈的远大理想早已泯灭,台湾的政治气候也改为发展经济,而不是武力反攻。
2、政治经济实力的对比悬殊
清朝自东北迅速占领全国,在南方主要依靠三藩割据为王进行名义上的统治。依托父亲郑芝龙的多年经营,郑成功当时的势力巨大,整个东南沿海自江苏至广东都在其统治之下,三藩也需要借他向中央要钱,再加上保存实力,自然不愿意和郑成功死磕。随着全国的休养生息,三藩的没落,1681年清朝平定三藩,整个南方正式归中央王朝统治,清朝的政治统治稳定、经济实力对比更是占据绝对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东南沿海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3、军事实力的对比
清朝八旗出身,自努尔哈赤建国一直在打仗,历经三藩洗礼,更是兵多将广;台湾在失去东南沿海以后,郑经和叔父、郑经的两个岳父陈永华和冯锡范互相争斗,内耗不止,军事实力逐年下降,远不像郑成功时能够席卷江浙大部。
心里不想打、实力上打不过,他当然只能投降了。不然顽抗到底,还就是死路一条。追问

这个我看过...你复制的

追答

废话 康熙派施琅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确切的说郑成功的孙子郑经没有归顺还是被打败后自尽的。郑经本想通过归顺姿态赚更多清政府的支援,前后拖了好几年,把康熙拖的极为恼火,同时也争取了施琅的投靠,得以有能打海战的将领。最终成其功于一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10
明朝大势已去,并且明末朱家皇孙中已无能人,而清朝如日中天,人才济济,郑成功子孙归顺清朝正应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那句古话 。再说郑成功的子孙也都不成器啊,造反只有死路。
第3个回答  2012-05-08
没什么看法,子孙无能,不孝而已。
第4个回答  2012-05-08
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全国人们都希望国家能够真正的统一,像现在的台湾问题,所以这是民心所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