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

只要这一句的解释。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唐诗句译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言字义:
芙蓉楼:润州(江苏镇江市西北)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平明:清晨。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冰心纸船板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美玉制成的壶,冰在玉壶之中,用来比喻人的冰清玉洁,高洁。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原诗意: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本诗是作者任江宁丞时送别朋友辛渐乘舟去洛阳而作,表明了自己为官的清廉无私。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但他自认可是无罪的,在亲朋面前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自白于人。诗转用了一个引语,不仅文字简练,而且非常含蓄,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第2个回答  2013-02-04
唐代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的“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现在人们有时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
第3个回答  2007-12-21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读王昌龄的七绝
(2003/11/24)

在唐诗七言绝句中,除李杜之外,谁的七绝写的最好?我以为那就要属王昌龄了。其实早就有王长龄是“七绝圣手”的说法。他在唐朝时,王昌龄就是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已经很知名了。王昌龄是李白的好友,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中看到。最著名的是李白赠王昌龄的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从年青时,就喜欢王昌龄的诗,许多人也都喜欢他的诗,特别是他的七绝,尤其是像“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名句,为大家津津乐道。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有一说为太原人,也有说他是京兆人。他早年家境贫困。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受秘书省校书郎。开元22年(734)登博士宏词科,迁汜水尉。曾贬岭南,后改江宁丞,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在唐朝,名人的诗常常被乐馆的歌妓传唱。每当歌妓得知名人的好诗,便争相传唱。王昌龄那时已经是有名的、为人们喜爱的诗人,他的诗当然是很受欢迎的。我记得有一则诗话中说:一次,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在一个酒家饮酒,而那里就有歌妓争唱名诗。他们三人便打赌,看谁的诗被歌人唱的最多。不一会儿,就听歌女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一听是自己写的《芙蓉楼送辛渐》,暗暗得意。接着歌声又起,唱道: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
王昌龄一听又是他写的《长信怨》,高兴得满饮一杯。接下来,歌女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十分高兴。这时,王之涣说:“唱得最好的歌女一定唱我的诗”。果然,下面唱歌的是当时最有名的歌妓,唱的是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歌妓们知道他们是,她们所唱的诗的作者,便要请他们共饮狂欢。
这则诗话,不过是说王昌龄等诗人的作品,在当时就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了。

王昌龄的诗,在“全唐诗”一书里只有180多首,被编为四卷。“全唐诗逸”里收有9首。在“全唐诗外编”里收有两首。在新、旧《唐书》中有《王昌龄传》。有《王昌龄集》传世。
在王昌龄的诗作中,以七言绝句做有盛名。他的七言绝句在《全唐诗》里有30余首。

我读过30多首王昌龄的七绝,多为边塞、宫怨、闺怨和送别等题材。每首都堪称精辟之作。许多首,都有惊人之句,说王昌龄是“七绝圣手”,绝无虚夸。我想在这里,我们选几首,共同欣赏一下。

首先,我们就先欣赏上面提过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是王昌龄被谪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这首诗当然是王昌龄七绝中的精品。这诗前两句,叙述送别是的情景。这首诗的起笔,就给人以凄凉的景象,连江的寒雨和孤独的楚山,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第二句中的“孤”字用的独特,其实不但写出楚山的孤独,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第三句轻轻一转,落在了点睛的神笔:“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句有人说是写“心冷如冰”。我以为是写“心洁似冰”。在古诗中有“心如玉壶冰”之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由此句演化而来,而比“心如玉壶冰”的意境更为深远。“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心之清纯洁净如冰晶在玉壶之中。这真是神来之笔。

在王昌龄的七绝中,最为人们推崇的,就是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了。这诗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是王昌龄的七绝中,最为人瞩目的一首。许多人说这诗是神品。开头第一句,就非同凡响。“秦时明月汉时关”似乎难以为人理解,怎么秦时的明月,“关”却是汉时的呢?但此句,妙就妙在这里,寓意深远就在这里。这一句是说,把守汉时的关口的军人,而看到的是和秦时相同的明月,而时间已经飞逝去了。接下来承接上句的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就延伸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三句的一转,“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合“不教胡马度阴山”。写出了全诗的意思,是说长征的人长年累月地戌边守关,无休无止。“但使”两字写得特别好,因为这里就留有悬念,因为人们会问:如果没有“龙城飞将”呢?胡马不是就要度阴山了吗?那么争战又要开始了!

再举一首王昌龄的边塞诗为例,那就是: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此诗,第一句就写出了塞北的典型景色,在第二句的“半”字特别好,这个字就暗示着大风吹动着红旗给人以动感。第三句一转说前军曾经夜战,而结句则说已经报告说捉到了匈奴的头领吐谷浑了。
这诗以雄浑的气势,讲述了大战沙场而又得胜的故事,生动而简洁!使人激动而受鼓舞!

在这里,我想没必要对王昌龄的七绝,逐一的分析。我对王昌龄的七绝,总起来说几点体会。我以为:
1, 王昌龄的诗首先是意境好。比如他写的边塞诗,都是竞选典型的场景加以巧妙的描绘,使读者感动。比如我们上面说的那首诗,他从明月和边关入手,写出了边塞的景和情。他的诗绝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含有深意,耐人寻味。
2, 王昌龄的七绝,格律严谨,而且十分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是不谱曲,也像一支歌。
3, 王昌龄的诗,很讲究起承转合,很有章法。读起来觉得顺理成章,很合乎逻辑,自然也好懂。
4, 王昌龄的诗,很讲究用词和练字,没什么生僻字,但十分传神。我以为许多是出自诗人的智慧,往往是难得学的。
5, 绝句难写,因为只有四句。写的好,其意味深长,超过千百字。写不好,就会索然无味了。

参考资料:baidu

第4个回答  2019-03-0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