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董仲舒传》反映了怎样思想,有何进步性、

如题所述

《汉书·董仲舒传》反映了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

 “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必仁且智》)在此,可以看出董仲舒的仁智统一是以仁为体,以智为用,智从属于仁,其作用是行仁。比较辨证地看到了德育和智育的辨证关系。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学科兴起。人文教育的弱化,重智育而轻德育的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舒适的同时,也由于非人道的使用,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威胁,各种社会问题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的种种危机也日益凸现。这些都警示着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严重偏向科学、忽视人文的畸形教育。因此,当代德育的建构应重视人文精神,正确处理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矛盾,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剔除仁智的封建性,董仲舒德智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将先秦儒学改造为汉代新儒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教育思想来说,其核心是道德教育。
他从德育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出发,对于德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设定,对于德育方法提出了极富见解的意见。其丰富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姜碧纯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6-10-27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23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5
董仲舒是中国政治皇朝独尊儒术的开端,是其后千百年用儒家思想治国的起始。其传后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 对董仲舒的推崇就是对儒家的推崇。 其实刘歆的评价比刘向的评价更客观些。整个董传反应了的是“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纵观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就是以礼、仁治国,以刑辅之。拿现在话就是说以德治国,教化万民,提高国民素质。古代仁术治国思想,放到现在,其实是和西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通的,是有进步性的。
题外话:班固之赞不如司马迁之赞。司马迁之史记又不如司马光之通鉴更纪实,史记虽美,多传说,不免虚妄,我以为通鉴的记载更真实可信些。但通鉴后的“臣光曰”又能看出司马光的迂腐而不如王安石务实。
第2个回答  2012-10-06
天权神授、天人感应。。。把皇权集中制,摆到一个新高度

加强皇权集中制。。汉武大帝集中皇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