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请用初三知识回答,答案详细易懂,最好有举例

化学方程式如何配平?请用初三知识回答,答案详细易懂,最好有举例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很多种,课本里只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现在再介绍几种常用的配平法。
  (1)用奇数配偶法配平
  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
  ①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②该元素的原子在方程式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是则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在该元素的原子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其变为偶数。
  ③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  燃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成Fe2O3和SO2 
  FeS2+O2——Fe2O3+SO2
  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因为氧气是双原子的分子,无论有多少氧分子跟FeS2反应,反应物里总含有偶数氧原子。但在生成物里共含有五个氧原子,是奇数。在SO2里含有两个氧原子是偶数,它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无论怎样,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总是偶数。因此,只有变更Fe2O3的化学计量数才能使生成物里的氧原子个数变为偶数。我们可以在化学式Fe2O3前试写一个最小偶数2,再进一步配平。
  FeS2+O2——2Fe2O3+SO2
  生成物Fe2O3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应和反应物FeS2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相等,因此,必须在反应物Fe2S2化学式前写一化学计量数4。
  4FeS2+O2——2Fe2O3+SO2
  由此可以推知在化学式SO2前应写一化学计量数8。
  4FeS2+O2——2Fe2O3+8SO2
  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的总数是22,那么反应物里氧的化学式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
  4FeS2+11O2 2Fe2O3+8SO2
  (2)用观察法配平
  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  赤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H2O+Fe——Fe3O4+H2
  显然,Fe3O4里的三个铁原子来自反应物里的铁原子,而Fe3O4里的四个氧原子又来自反应物水蒸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应物水蒸气化学式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4,而铁原子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3。 
  4H2O+3Fe——Fe3O4+H2
  不难看出,在生成物氢的化学式前写一化学计量数4,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
  4H2O+3Fe Fe3O4+4H2
  也就是,
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有氢以氢作标准,无氢以氧为准绳;
  调整只能改系数,原子各等就配平。
  氢氧全无找一价,变单成双求配平;
  配平系数现分数,全式乘2必平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1
一、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 配平Al + Fe3O4 → Fe + Al2O3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 Fe + 4Al2O3
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二、观察法
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
Fe2O3 + 3CO——Fe + 3CO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即
Fe2O3 + 3CO ==2Fe + 3CO2
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即
Fe2O3 + 3CO == 2Fe + 3CO2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 Fe == Fe3O4 + 4H2
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
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即乘2;(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配平FeS2 + O2 → Fe2O3 + SO2
第一步:在Fe2O3前乘2 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二步:配平铁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三步:配平硫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8SO2
第四步:配平氧原子。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四、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C2H2 + 5O2 ==4CO2 + 2H2O
第2个回答  2012-09-30
以上高手们都讲了很多.我就来点简单的.
如果楼主是初中学生,下面的东西可能有用.如果是高中学生,就算我没有说.:)~~~~~
初中所遇到的化学反应比较简单,通常采用"奇数配偶数法"和"观察法"就可以了.
一、奇数配偶数法:
如:P+O2---P2O5
1、先观察等号两端的化学式中有没有同一元素的原子个数出现了奇数与偶数。
以上反应中有:P:1----2;O:2-----5
2、选择出现最大奇数的化学式,在该化学式前面加“系数”(既化学计量数)2
P+O2----2P2O5
3、再观察配平:
4P+5O2==2P2O5
例:将:Al+O2---Al2O3配平
氧有最大的"奇偶"在出现最大奇数的化学式前配"2":Al+O2---2Al2O3
再观察配平:4Al+3O2===2Al2O3
将:KClO3---KCl+O2 配平
氧有最大的"奇偶"在出现最大奇数的化学式前配"2"2KClO3--KCl+O2
再观察配平:2KClO3==2KCl+3O2
例:将:C2H2+O2---CO2+H2O配平
观察发现O和C都出现了"奇偶".出现这种情况时,选定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的"奇偶".这里选定的就是O.
C2H2+O2---CO2+2H2O
再观察配平:2C2H2+5O2===4CO2+2H2O

二、观察法:
该方法的要点是:首先找出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它的“系数”先定为“1”
然后用观察的方法配平。
如果出现了分数,要去分母。
例:将:C2H6O+O2---CO2+H2O
C2H6O是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它的"系数"暂定为"1"
然后观察先配平C和H:C2H6O+O2---2CO2+3H2O
最后配平O:C2H6O+3O2===2CO2+3H2O
例:将:CH4O+O2---CO2+H2O配平
CH4O是最复杂的化学式,它的系数暂定为"1"
配平C和H:CH4O+O2---CO2+2H2O
再配平O:CH4O+3/2O2---CO2+2H2O
去分母:2CH4O+3O2===2CO2+4H2O

最后,如果是CO和氧化物反应最好用"得氧失氧法"
例:将:Fe2O3+CO----Fe+CO2 配平.
通过观察可知,该反应是CO夺取Fe2O3中氧原子的反应,而每一个CO只能夺取一个O,要夺取Fe2O3中的三个O就应该需要3CO.这样首先可把CO的系数定为3
:Fe2O3+3CO----Fe+CO2
在观察配平::Fe2O3+3CO====2Fe+3CO2
第3个回答  2012-09-30
其他类型的反应相信比较好配。。主要给你说氧化还原反应
1.。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2. 根据价态变化,判断电子的得失情况,根据电子守恒。配出系数(对于价态不好确定的,可以假定为0) 再者,配系数时,为了满足平衡,可能出现系数不为整,这个没关系,最后化整就行
3 对配平的化学式进行检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 Cu+HNO3(浓)=Cu(NO3)2+NO2+H2O 此处只有铜与氮的化合价变化。因而得失电子的平衡根据这两个元素进行 Cu的价态从0升至+2 N的价态从+5降至+4 如果假定Cu的系数为一,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O2处配2 然后根据原子守恒。。硝酸铜含2个氮,。则前面的硝酸应该配4 含4个氢,则后面水配2 则方程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这只是个简单例子,多做练习吧~
第4个回答  2012-10-01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最小公倍数法,如P+O2-P2O5.先求O的最小公倍数是10,然后配平O,最后再配平P.还有如奇偶配平法,待定配平法,如CH4+O2=CO2+H2O,先将CH4前配1,然后将CO2,H2O前系数配平,如果O2前是分数就通分.其它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果用化合价配平难度大的方程式更方便,但难掌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