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呐喊 彷徨》有感

如题所述

《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其中共有25篇作
品,其内容和形式呈现现代化特征,开辟了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鲁迅的作品以“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题材,张定璜在《现代评论》中
指出《呐喊》“里面有的,只是些极普通,极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
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选材的现实性加强,符合
“五四”文学革命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的时代要求。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去
观察他们,通过敏锐的感知生活的洞察力,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震撼人心的东
西。
鲁迅作品里的农民形象,应该说很好的反映了现实,他们生活上受到地主豪强
的压迫,封建社会礼教观念麻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但同时鲁迅在一些作品中也刻
画出农民身上的美德,如勤劳,善良,如《社戏》中的六一公公,《祝福》中的
祥林嫂。但是不可否认,鲁迅在塑造他作品中的农民时,着重是展现他们与社会的
矛盾,揭示他们自身的弱点,也就是说鲁迅基本上是以悲剧来写农民,像《社戏》
中那种惬意,闲适的生活在鲁迅的小说中毕竟是不多见的。鲁迅创造这些农民形象
表达了他自己对农民生活困苦,精神愚昧的同情,同时也寄予了他希望农民们觉醒
起来,反抗封建礼教,克服精神痼疾,为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抗争。

知识分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一
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如《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还有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
者和牺牲者,如《白光》中的陈士成。鲁迅对三种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第一种,鲁迅是极端鄙夷,只批判不同情;对于第二种,他们有了一定的现代
意识和进步思想,作者对他们是赞扬和鼓励的态度;第三种知识分子,深受封建制
度的毒害,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息,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又有同情。
在《呐喊》这部集子的开头,鲁迅先生写了一篇自序,在自序中鲁迅用了形象的手
法,解释写这些小说的原因“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
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鲁迅用象征的手法,把中国民众比成了
闷在铁屋子中的人,写出了他们的特征——精神愚昧无知,精神世界闭塞,他想
做那个将民众唤醒的人,用自己的纸和笔,让中国民众清醒过来,挽救祖国,挽
救中华民族。
鲁迅写小说,虽然经常使用犀利的语言,用讽刺,象征等手法,也常在他的作
品中营造出阴森甚至恐怖的气氛,深刻的反映现实,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但就
如他所说:“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
在于将来,绝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人之所谓可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