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穗子看望聂将军

请详细一点,小弟谢谢大家了~~!!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德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0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德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聂荣臻同志以博大的胸怀拯救了日本阵亡人员的女儿,感动了侵华日军,更感动了日本人民,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中日民间友好的真谛。
回顾上世纪历史,翻开尘封的往事,在65年前的华北大地上,发生过一段“将军救孤”的动人故事。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聂荣臻所率领部队的两名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得知后,亲临看望,并指示一定要将两位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
时光荏苒,时代巨变。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两国进入了新时期。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战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引起了热烈反响。日本媒体对聂将军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动,很快就找到当年的姐姐,就是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随后,中日友协盛情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年过八旬的聂帅于1980年7月14日在北京接见了美穗子一家。此事成为中日友好的又一段美谈。

风霜催人,又是2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生活得好吗?她与中国还有交往吗?记者近日专程前往都城市采访。
将军唤起少年记忆
都城市地处九州岛南端。今年1月,它与周边4个町合并后,成为一个拥有17万人口的城市。年仅35岁的长峰诚市长热情地谈起聂将军救助日本小女孩的佳话,以及都城市与中国的交流。记者在都城市国际交流促进室河野室长和日中友协都城支部长来住新平先生的陪伴下,走进了美穗子的家。
美穗子家住梅北町,靠近马路,独门独院,外面是她家经营的小五金店。这是一栋典型的日式家居,房前长着数株修剪齐整的松树和南方特有的铁树,院子里铺着碎石子,质朴清洁的院落显示着主人的勤劳。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着出来迎接,把我们引进客厅。房内摆满了中国朋友送的诗画和纪念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帅接见美穗子全家时的照片,以及写给美穗子夫妇的“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的斗方,聂帅送的两扇山水屏风装饰在客厅间隔的拉门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作者姚远方赠送的诗作挂轴也放置在客厅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随了夫姓改姓“栫”。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衬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美穗子笑着说,“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国,现在都快69岁了。”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说,“不知为什么,她到中国时经常被人说长得很年轻。”
宾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谈起了往事。美穗子说,她们姐妹获救后,被送到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美穗子在穷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饱尝了人间苦难。她说,因为是战争孤儿,小时候经常受欺侮。由于贫穷,一直边上学边干活。中学毕业时想进纺织厂干活,却因为没有双亲没被录取。
她说,与丈夫昭男是在农业协同会打工时认识的,那时昭男身体很弱,但为人可靠。1956年,20岁的她结了婚,婚后两人共同经营起小五金店。昭男插话说,美穗子为人朴实坚强,刚结婚时觉得她表情很忧郁。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美穗子照料。1990年,昭男得了脑梗塞,现在家调养,每天要服用11种药。美穗子有3个女儿,都已出嫁。她还有7个外孙,有一张全家福照片,是在参观聂帅展览时照的。

于劫后余生的经历,美穗子说,“小时候听祖母讲过父母都被卷入了战火,自己记忆不甚清楚。因此直到1980年,她对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渐渐也都遗忘了,是中日两国的报道和事后的调查唤起了幼时的记忆。”美穗子在1980年6月写给聂帅的信中说,“据伯父讲,我被八路军领走,后又送回来了……回国那阵子,我常常向祖母讲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美穗子回忆说,是姚先生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写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后,引起两国新闻界的关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读卖新闻》。该报记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找到了与中国报道情节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无法证实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该报记者拿着中国通讯社发的聂将军与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美穗子觉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许就是自己,当时前往中国认领美穗子的伯父也觉得“很像”,还说他当年听美穗子讲过“吃梨和高粮米,被放在篮子里”的故事。这些与中方提供的情节完全一致,证实了美穗子就是当年的“日本小姑娘”。
将军救孤的美谈传开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来信,并连续接受记者采访,成了热门新闻人物。随后中国使馆王公使寄来了中日友协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的请帖。怀着激动与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岁生日。

美穗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北京机场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欢迎”。聂帅的女儿聂力对她说,“见到你很高兴,我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送上我家里盛开的玫瑰和菖蒲”。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也没有料到,在北京饭店,人们已经为她摆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国的两周里,美穗子一家访问了北京、石家庄、杭州、上海等地,参观了天安门、长城、革命军事博物馆、井陉煤矿,受到热情的接待。最令她终生难忘的还是与聂帅的见面。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聂帅与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激动得哭起来,并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聂帅表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美穗子在手记中说,那次中国之行,一路上不知哭过多少次,她心中长存的隔阂也一扫而光。

聂帅曾回忆说,“我看到送过来的孩子时,马上叫来看护人员,让她们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从村子里找来妇女,给小一点的孩子喂奶。给大一点的孩子一个梨让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递给她时,吃得津津有味。较大一点的孩子总是用小手拽着我的裤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紧跟着。我当时想要不要我自己来扶养她们。”聂帅送交孤女时,让护送的战士带给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写道,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美穗子这样的孤儿是无辜的,所以中国人民不会与日本人民为敌。

那次会见后,美穗子觉得聂将军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蔼慈祥,聂将军就是父亲,她很想叫声“父亲”。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聂帅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对聂将军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谢恩人

美穗子家客厅的壁柜里摆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一张报纸,那是宫崎县《日日新闻》报道聂力访问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聂力与美穗子的合影,题目是“日中战争时成了孤儿,被中国将军救助,与救命恩人的女儿再会,请到家里欢谈,继续友好”。美穗子专门请人将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聂力作为中国妇联代表团团长赴日本访问,在访问都城市时转达了聂帅希望他的故乡江津市与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这一建议受到日方积极响应。第二年,该市市长率团出席了江津市为纪念聂帅诞辰百周年建立的聂帅陈列馆的揭幕仪式,签订了友好交流协定。

江津市与都城市因聂帅与美穗子结缘。为纪念两市友好协议,中日合拍的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陈宝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许多日本观众表示“应该向中国谢罪”,要求再次放映,给孩子们观看。2001年7月都城市举办了聂帅与江津市的展览,观众留言说,“有幸了解这个动人故事,强忍眼泪看完了展览,作为日本国民,我认为要把中国人民的善良告诉下一代”。还有的说,“看后心中充满了对聂帅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期待日中两国永远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联合举办了“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谈会”,呼吁为创造和平的21世纪,发扬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实践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权威”。他在“以人道主义为起源发展的友好运动”中说,“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还被选为都城友协的理事。2002年8月,在获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陉矿区、井陉县、平山县进行“谢恩之旅”,沿当年的被救路线一一拜谢恩人。

这次访问中,她参观了井陉矿区的万人坑纪念馆,祭奠死难的中国矿工;并去中古月村给照料过自己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扫墓,还到曾给妹妹喂过奶的平山县陈文瑞老人、最初带着聂帅的信挑着姐妹俩送到日军驻地的李华堂老人的坟前烧香祭拜。当她得知,人们找到了当年直接将她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年仅17岁的战士杨仲山时,激动地立刻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安排时间,亲自拜访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处都受到诚挚的接待,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全村仅5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欢迎美穗子。美穗子学习过的梅北小学与洪河漕村的小学结成友好小学,都城友协用募捐的钱为洪河漕村小学购买了电脑和课桌,还在辛庄中学建立了“纪念美穗子获救援助升学制度”,每年对10名优秀学生提供高中学习的全部费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实践日中友好。长女真智子说她受聂将军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自己也尝试为社会做些事。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聂将军时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亲再次访华,出席了洪河漕村“聂将军与美穗子雕像”和井陉矿区“美穗子获救纪念碑”的落成仪式。为了纪念百团大战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双方共同出资的“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也将于今年8月在井陉县正式开馆。
回答者:jizishi - 初入江湖 二级
第2个回答  2008-03-17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中日友好史上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80年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美穗子快步走到聂帅跟前,然后两人都以双手紧握住对方的双手,美穗子泪流满面,以额头触聂帅的手,表示最大的敬意,激动得哭出了声。聂帅也很激动,以慈父般的感情,腾出左手,不断抚摸着美穗子的头顶,恰似40年前抚摸坐在箩筐里的小美穗子一样。两三分钟过去了,谁也没有说话。这感人的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25年过去了,仍历历在目。

故事得从头说起。1940年8月,聂帅为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来到前线,指挥所就设在正太路井陉站附近的洪河槽村。战役于8月20日发起,21日指挥所里电话铃声不断。其中一个电话报告说:“昨晚三团一营攻进井陉矿区,在东王舍车站激烈的炮火中,两名战士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四五岁,小的看来才几个月,她们的母亲当即死在炮火中,父亲负重伤,我们救治不及,也已经死亡,如果是中国女孩,好办,交给老乡就行�可这是两个日本小姑娘,部队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怎么办好?”接电话的参谋问:“部队有什么反映?”“战士们说,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救出来的虽然是日本人,但我们不后悔。”参谋放下电话,跑来请示正在紧张指挥作战的聂司令员。聂荣臻听后说:“部队的同志讲得好,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八路军还以礼相待,何况是孩子,叫他们立即把小孩送到指挥所来。”

洪河槽离东王舍不远,小孩很快就被送到了。

百忙中,聂帅抱起只有几个月的小女孩(后来得知是美穗子的妹妹,送回石家庄后不久病故),亲了亲,叫赶紧在附近找奶妈喂奶,然后俯下身问美穗子叫什么名字?美穗子不懂中国话,面有惊恐,一个劲地说“兴子、兴子”。这个回答,深深地印在了聂荣臻的脑海里,见到孩子受惊吓,他没有再问什么,叫人找了几个当地的特产雪花梨,亲手递给美穗子。见孩子不吃,先是奇怪,他一会反应过来了,“哦,日本孩子爱干净。”于是亲自用水将梨洗了洗,再拿去。美穗子果然接过去吃了。这一来,美穗子对这位个子高高露着慈祥微笑的八路军伯伯,不再害怕了,愿意牵着他的手跟他随便走动。

聂荣臻很喜欢孩子。他惟一的女儿聂力,当时还留在日本人统治下的上海,父女俩分别已经10个年头,生死未卜,平时见了孩子,他总要抱抱亲亲,以此寄托他对女儿的思念,如今触景生情,他更加思念聂力了。

战事太紧张,如何安排这两个日本小女孩,需要很快作出决断。聂荣臻晚年回忆这个决断时说:“孩子是无罪的,应该很好地安置她们。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顾罢,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聂荣臻是军事家也是位政治家,在送回美穗子的问题上,也没有忘记做日军的政治工作。当天夜里,他写了封给“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的信。这封信共800多字,大义凛然,历数日军暴行,说明侵华战争是日本军阀发动的,战争使中日两国人民都深受其害,信中说:4年来“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号召日军官兵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反对这场侵华战争。信没有封口,为的是使经手的日军官兵都能看到。

为什么在40年后,会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那动人一幕呢?1980年4月24日下午,我接到总政治部办公厅电话:正在开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主任会议,要向聂帅汇报会议情况,听取指示。我报告后,聂帅表示同意。第二天上午,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副秘书长姚抗、《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姚远方3位同志,来向聂帅汇报。我作记录。汇报结束后,姚远方拿出3张照片,请聂帅看,那是百团大战中由沙飞同志拍摄的。照片很清晰,第一张,聂帅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注视前方;第二张,聂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战士给那个小女孩喂饭;第三张,一位老乡挑着两个箩筐,手中拿着一封信,聂帅正依依惜别地抚摸着坐在箩筐里的小女孩的头。

姚远方问:“聂帅,您还记得这几张照片吗?”聂帅仔细看过照片后说:“记得、记得,那不是百团大战中我军从井陉煤矿那里救出来的日本小姑娘嘛!”“您的记性真好,这件事过去快40年了,但意义很大,我写了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目的是弘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名字,您还记得吗?”聂帅沉思良久,“好像她叫兴子。”姚远方请聂帅再回忆一下,把照片留了下来。下午,聂帅在办公室里再三审视那3张照片,回忆说:“好像就是叫兴子。”要我转告姚远方。

1980年5月的《解放军画报》和5月28日的《解放军报》,先后刊登了姚远方《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姚文图文并茂,强调了40年后聂帅没有忘记往事,呼唤着当年的日本小姑娘。文章在国内和日本,立即引起强烈反响。5月29日,日本《读卖新闻》全文刊登了姚远方的文章,配发的标题是,“战火里救出孤儿,聂将军四十年后呼唤兴子姐妹。”30日又派他们的驻京记者星野和荒井,约见姚远方,详细询问了聂帅关心此事的经过,表示决心要找到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6月10日,《读卖新闻》以“真的是兴子,她写信给聂将军,盼望着再会。”为题,报道日本小姑娘已经找到,她叫美穗子,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已经43岁,与丈夫存昭男经营一家小商店,有3个女儿,全家过着幸福生活。与此同时,《读卖新闻》转来了美穗子写给聂帅希望能够访华的信。

聂帅仔细看了美穗子的信和所附的照片后认为,《读卖新闻》的报道是准确的,“兴子”就是美穗子。他高兴地对我说:“看了美穗子热情洋溢的来信,看了她的近影和童年时的照片,很像她小时候的样子,阔别了40年,终于找到了,这很难得,我很高兴,我祝美穗子全家幸福。”

说也巧,同一天,总政治部转来了“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赠送给聂帅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又名鎏金狮子兜)。总政还转达了访华团的这样一段话:“赠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传统的崇高礼节。我们谨以此向聂荣臻将军阁下40年前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中不少人曾在华北地区与八路军作过战,对聂将军很钦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华历史。”礼品单上有许多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签名。武士盔金光灿灿,十分精致。聂帅看了也很高兴,当即要我记下他的口述,请总政向日本朋友传话:“这是干戈化玉帛,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聂帅还嘱将武士盔送交军事博物馆,供展出用。

6月12日,聂帅应约会见国内新闻界的朋友,用50分钟时间,回答了有关美穗子的情况。第二天,电视台、电台、各报纷纷作了报道。就在这次会见时,聂帅提议情中日友协考虑,邀请美穗子访华的问题。6月15日的《解放军报》,又在头版刊登了“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向聂帅送武士盔及聂帅嘱转达的那段话的消息。

据此,中日友协拟订了邀请美穗子访华的计划。至6月23日,这个计划得到外交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批准,中日友协随即发出邀请信。

6月30日,聂帅收到了日本宫崎县知事松形尧、都城市市长泷内正的来信,大意说:在不幸的日中战争中,美穗子的童年生命受到威胁时,蒙中国人民和阁下的热情关怀,被救了出来,现在又被邀请访华,这件事在日本国民中受到很大的感动,并且已经成为日中友好的佳话而被传颂,谨代表县、市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我们敬佩贵国注重人道爱惜生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方针。

7月2日,聂帅分别给松形尧、泷内正回信,对他们的来信表示谢意,并应他们的要求,赠送了自己的近照。在照片背面,聂帅亲笔写了“祝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几个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美穗子要访华了,此事一时成为中日双方新闻界和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姚远方接连写了“祝福你美穗子”、“敬礼,仁义之师”两篇文章。前一篇将美穗子写给聂帅的信和聂帅看到信后的反映,作了详细报道。第二篇文章,写了当年晋察冀军区第三团从战火中救出美穗子的详细经过。两篇文章都送请聂帅审阅过。

日本国内对此事反映也极为强烈,我国外事部门将日本各大报的有关报道剪下来,送给了聂帅,聂帅还接到了大量从日本寄来的信件(有一部分是美穗子带交的)。其中日本旧军人的来信居多。他们普遍称颂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的称聂帅是“活菩萨”,有的托美穗子带来了干贝、滴油壶、瓷坛、木刀、弓箭、娟人、唱片、诗词题字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有4位日本旧军人随信分别寄来了侵华战争中他们从中国得到的一张“晋察冀边区地图”,一本油印的抗日小报《洪钟》第五期,一本署名为“民渝”的知识青年于1938年5月写的参加抗战的日记,一张聂帅抗战初期身着戎装的照片。看了这些来信和礼品,聂帅很高兴,之后将礼品和重要信件,转给了军事博物馆。

7月10日,美穗子一家来到北京,聂帅派女儿聂力到机场迎接。回家后,聂力向聂帅报告了与美穗子会面的动人场景。7月11日到13日,美穗子一家先后参观游览了军事博物馆、八达岭长城、工艺美术馆、北京动物园等地,接受了中日友协的宴请。

7月14日上午,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了美穗子全家,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经我方邀请,也出席了会见。出席会见的中方人员有,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以及姚远方、聂力等。

10时整,发生了本文开头说的一幕。摄影家抓住了这个感人的场面,这幅照片荣获国际摄影比赛大奖。聂帅边比划着边对美穗子说:“很高兴见到你和你的全家人,当年我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女孩,只有这么高。”

落座后互送礼品,美穗子送给聂帅的是一个栩栩如生身着和服的日本姑娘,日本叫“人形”,高约50公分,用玻璃罩罩着,据说这是日本人送给贵客的最高礼品。在美穗子送完礼品后,一个戏剧性场面发生了,美穗子最小的女儿15岁的留美子,突然跑到聂帅面前,把一个小白兔玩具送给了聂帅,逗得聂帅哈哈大笑。聂帅叫把“人形”送交军事博物馆,小白兔留给孙女聂菲玩了。聂帅回赠的礼品,是著名国画家程十发专为聂帅画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轴高约两米,由聂力和我高高举起,向大家展示。聂帅对美穗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只有松树、竹枝、梅花可以经受考验,保持勃勃生机,我祝愿中日友谊像松竹梅一样经得起考验。”

聂帅对赠送的礼品是有选择的,开始他曾想买些中国特产的丝绸作礼品,征求意见时,外事部门表示最好送张聂帅的照片,在背面签上名,日本人最喜欢这个。聂帅说上次送给宫崎县长、都城市长的就是照片,这次应该有所区别。我们建议送幅国画,拿来了几幅,聂帅看后选中了“岁寒三友图”,并用毛笔写上“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签了自己的名字。

美穗子非常珍惜这幅画,她回国后将这幅画挂在客厅里,因为日本的房子一般比较低,挂上这幅高约两米的画很不相称,为此她把房子拆了改建加高。

互赠礼品结束,聂帅表示欢迎美穗子访华,说这是一次“探亲”活动。美穗子接着讲话,对聂帅40年前的救命之恩和这次被邀请访华表示感谢,她说:“我来的时候,许多日本人特别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托带口信,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和谢罪。”聂帅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回日本后有一段苦难的经历,这次看到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很高兴。你的事已经过去40年,在中日建交中日友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找到你,日本新闻界的朋友作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读卖新闻》的朋友,更要感谢他们。”美穗子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救了我,才有我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家庭。”聂帅说:“也不能这么说,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过去我们对俘虏对放下武器的敌人,就不以敌人对待,俘虏愿意留下的可以参加我军,不愿留下的放回去,还发给路费。我们要向前看,全在今后的努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在短时间里变成发达的工业国家,应该向你们学习。”日本大使吉田说:“聂将军为促进日中友好关系作出的新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要向你们学习。”聂帅最后表示“今天很高兴,希望能再见到你们。”
第3个回答  2012-03-12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德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第4个回答  2008-03-10
聂荣臻同志以博大的胸怀拯救了日本阵亡人员的女儿,感动了侵华日军,更感动了日本人民,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中日民间友好的真谛。
回顾上世纪历史,翻开尘封的往事,在65年前的华北大地上,发生过一段“将军救孤”的动人故事。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聂荣臻所率领部队的两名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得知后,亲临看望,并指示一定要将两位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
时光荏苒,时代巨变。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两国进入了新时期。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战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引起了热烈反响。日本媒体对聂将军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动,很快就找到当年的姐姐,就是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随后,中日友协盛情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年过八旬的聂帅于1980年7月14日在北京接见了美穗子一家。此事成为中日友好的又一段美谈。

风霜催人,又是2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生活得好吗?她与中国还有交往吗?记者近日专程前往都城市采访。
将军唤起少年记忆
都城市地处九州岛南端。今年1月,它与周边4个町合并后,成为一个拥有17万人口的城市。年仅35岁的长峰诚市长热情地谈起聂将军救助日本小女孩的佳话,以及都城市与中国的交流。记者在都城市国际交流促进室河野室长和日中友协都城支部长来住新平先生的陪伴下,走进了美穗子的家。
美穗子家住梅北町,靠近马路,独门独院,外面是她家经营的小五金店。这是一栋典型的日式家居,房前长着数株修剪齐整的松树和南方特有的铁树,院子里铺着碎石子,质朴清洁的院落显示着主人的勤劳。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着出来迎接,把我们引进客厅。房内摆满了中国朋友送的诗画和纪念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帅接见美穗子全家时的照片,以及写给美穗子夫妇的“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的斗方,聂帅送的两扇山水屏风装饰在客厅间隔的拉门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作者姚远方赠送的诗作挂轴也放置在客厅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随了夫姓改姓“栫”。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衬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美穗子笑着说,“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国,现在都快69岁了。”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说,“不知为什么,她到中国时经常被人说长得很年轻。”
宾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谈起了往事。美穗子说,她们姐妹获救后,被送到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美穗子在穷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饱尝了人间苦难。她说,因为是战争孤儿,小时候经常受欺侮。由于贫穷,一直边上学边干活。中学毕业时想进纺织厂干活,却因为没有双亲没被录取。
她说,与丈夫昭男是在农业协同会打工时认识的,那时昭男身体很弱,但为人可靠。1956年,20岁的她结了婚,婚后两人共同经营起小五金店。昭男插话说,美穗子为人朴实坚强,刚结婚时觉得她表情很忧郁。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美穗子照料。1990年,昭男得了脑梗塞,现在家调养,每天要服用11种药。美穗子有3个女儿,都已出嫁。她还有7个外孙,有一张全家福照片,是在参观聂帅展览时照的。

于劫后余生的经历,美穗子说,“小时候听祖母讲过父母都被卷入了战火,自己记忆不甚清楚。因此直到1980年,她对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渐渐也都遗忘了,是中日两国的报道和事后的调查唤起了幼时的记忆。”美穗子在1980年6月写给聂帅的信中说,“据伯父讲,我被八路军领走,后又送回来了……回国那阵子,我常常向祖母讲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美穗子回忆说,是姚先生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写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后,引起两国新闻界的关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读卖新闻》。该报记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找到了与中国报道情节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无法证实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该报记者拿着中国通讯社发的聂将军与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美穗子觉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许就是自己,当时前往中国认领美穗子的伯父也觉得“很像”,还说他当年听美穗子讲过“吃梨和高粮米,被放在篮子里”的故事。这些与中方提供的情节完全一致,证实了美穗子就是当年的“日本小姑娘”。
将军救孤的美谈传开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来信,并连续接受记者采访,成了热门新闻人物。随后中国使馆王公使寄来了中日友协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的请帖。怀着激动与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岁生日。

美穗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北京机场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欢迎”。聂帅的女儿聂力对她说,“见到你很高兴,我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送上我家里盛开的玫瑰和菖蒲”。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也没有料到,在北京饭店,人们已经为她摆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国的两周里,美穗子一家访问了北京、石家庄、杭州、上海等地,参观了天安门、长城、革命军事博物馆、井陉煤矿,受到热情的接待。最令她终生难忘的还是与聂帅的见面。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聂帅与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激动得哭起来,并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聂帅表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美穗子在手记中说,那次中国之行,一路上不知哭过多少次,她心中长存的隔阂也一扫而光。

聂帅曾回忆说,“我看到送过来的孩子时,马上叫来看护人员,让她们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从村子里找来妇女,给小一点的孩子喂奶。给大一点的孩子一个梨让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递给她时,吃得津津有味。较大一点的孩子总是用小手拽着我的裤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紧跟着。我当时想要不要我自己来扶养她们。”聂帅送交孤女时,让护送的战士带给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写道,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美穗子这样的孤儿是无辜的,所以中国人民不会与日本人民为敌。

那次会见后,美穗子觉得聂将军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蔼慈祥,聂将军就是父亲,她很想叫声“父亲”。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聂帅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对聂将军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谢恩人

美穗子家客厅的壁柜里摆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一张报纸,那是宫崎县《日日新闻》报道聂力访问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聂力与美穗子的合影,题目是“日中战争时成了孤儿,被中国将军救助,与救命恩人的女儿再会,请到家里欢谈,继续友好”。美穗子专门请人将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聂力作为中国妇联代表团团长赴日本访问,在访问都城市时转达了聂帅希望他的故乡江津市与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这一建议受到日方积极响应。第二年,该市市长率团出席了江津市为纪念聂帅诞辰百周年建立的聂帅陈列馆的揭幕仪式,签订了友好交流协定。

江津市与都城市因聂帅与美穗子结缘。为纪念两市友好协议,中日合拍的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陈宝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许多日本观众表示“应该向中国谢罪”,要求再次放映,给孩子们观看。2001年7月都城市举办了聂帅与江津市的展览,观众留言说,“有幸了解这个动人故事,强忍眼泪看完了展览,作为日本国民,我认为要把中国人民的善良告诉下一代”。还有的说,“看后心中充满了对聂帅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期待日中两国永远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联合举办了“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谈会”,呼吁为创造和平的21世纪,发扬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实践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权威”。他在“以人道主义为起源发展的友好运动”中说,“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还被选为都城友协的理事。2002年8月,在获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陉矿区、井陉县、平山县进行“谢恩之旅”,沿当年的被救路线一一拜谢恩人。

这次访问中,她参观了井陉矿区的万人坑纪念馆,祭奠死难的中国矿工;并去中古月村给照料过自己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扫墓,还到曾给妹妹喂过奶的平山县陈文瑞老人、最初带着聂帅的信挑着姐妹俩送到日军驻地的李华堂老人的坟前烧香祭拜。当她得知,人们找到了当年直接将她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年仅17岁的战士杨仲山时,激动地立刻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安排时间,亲自拜访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处都受到诚挚的接待,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全村仅5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欢迎美穗子。美穗子学习过的梅北小学与洪河漕村的小学结成友好小学,都城友协用募捐的钱为洪河漕村小学购买了电脑和课桌,还在辛庄中学建立了“纪念美穗子获救援助升学制度”,每年对10名优秀学生提供高中学习的全部费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实践日中友好。长女真智子说她受聂将军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自己也尝试为社会做些事。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聂将军时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亲再次访华,出席了洪河漕村“聂将军与美穗子雕像”和井陉矿区“美穗子获救纪念碑”的落成仪式。为了纪念百团大战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双方共同出资的“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也将于今年8月在井陉县正式开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