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答案 1 某企业“本年利润”帐户的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为200,000元,贷方累计发生额400,000元;“利润

2、某企业“本年利润”帐户的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为200,000元,贷方累计发生额为400,000元,“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年初贷方余额为60,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的
  (1)本年利润;
  (2)所得税(税率为33%);
  (3)盈余公积(按本年税后利润的10%)
  (4)应付利润(按提取盈余公积后可供分配利润剩余部分的50%)
  (5)年末未分析利润。

税前利润=已抵免-已抵免= 200,000
所得税=税前利润* 25%税率= 50,000
盈余准备=税后利润*10%= (20-5)*10%= 15,000
股息= (20-5-1.5)*50%= 67,500
拓展资料:
1、本年度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费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费用-营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费用。
2、设置“应付利润”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应付利润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投资利润。当期负债应当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在期末计算确认。
这一指标是基于会计“利润分配表”中“应付利润”项目的当年总和。其中,股份制企业需要单独填写“分配股息”。
其中:股利分配是指股份制企业(公司)按照股东已经将本公司的股份(投票权)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和红利累计计数。该指标是基于当年度应付优先股和普通股股利的总和,或基于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已分配股利”数额。非股份制企业不报告指标。
3、为了反映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应设立“应付利润”账户。本科生项目的借方登记已支付的利润,贷方登记各种应付利润的金额,期末的贷方余额代表尚未支付的利润。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应设立“应付股利”账户进行核算,账户结构与“应付利润”账户相同。
非股份制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在提取盈余准备金后进行分配,按照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其他约定的方式分配。
企业在计算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项,记入贷方;利润记入借方,“银行存款”和其他项目记入贷方。
4、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税依据。在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中,扣除前年度的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亏损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未纳税所得额-免税所得额-各项扣除-上一年度允许弥补的损失。
5、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不论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是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也不视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5、根据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税率为二级。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在三万元以下的,税率为18%;特区和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15%。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0%,而地方所得税仅占3%。根据新的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的法定税率为25%,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和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7
(1)本年利润=(40-20)=20万元
  (2)所得税(税率为33%)=20*33%=6.6万
  (3)盈余公积(按本年税后利润的10%)= (20-6.6)*10%=1.36
  (4)应付利润(按提取盈余公积后可供分配利润剩余部分的50%)=(20-6.6-1.36)*50%
=6.02
  (5)年末未分配利润=6+(20-6.6-1.36-6.02)=12.02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07
1.本年利润 =400000-200000=200000
2.所得税 200000*33%=66000
借;所得税 6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6000
3.盈余公积=(20 0000-66000 )*10%=13400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 13400
贷;盈余公积 13400
4.应付利润=(200000-66000-13400)*50%=60300
借;利润分配-分配股利 60300
贷;应付股利 60300
5 年末分配利润 60000+200000-66000-13400-60300=120300
第3个回答  2012-09-07
你这是要问啥呀?
1.本年利润 =400000-200000=200000
2.所得税 200000*33%=66000
3.盈余公积=(20 0000-66000 )*10%=13400
4.应付利润=(200000-66000-13400+60000)*50%=90300
5 年末分配利润 =60000+134000-13400-90300=903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