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守孝四十九天起源何时?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老人过世守孝四十九天起源和来历如下:老人过世守孝四十九天是来源于“做七”的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根据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做七”的习俗,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扩展资料:

做七来源的其他说法:

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

另外,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七 (民间风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4
1、守孝四十九天应该来自“做七”习俗,“做七”习俗有两个来源
2、来自佛教,人死后要念七七四十九天经,才能把亡魂带入极乐世界,那么起源时间大概是南北朝
3、来自道教,道家炼丹拜斗,七七四十九日为一个阶段,延伸而来,那么起源就更早,可以追溯到汉初,但汉朝皇帝又没有这个守孝规则,所以有一种可能是道教结合佛教的学说产生的
4、按儒家的说法是要守孝三年的,但社会发展,三年之期非常耽误事,所以慢慢的想办法缩减,毕竟孝不孝在生前尽孝,不是死后
5、所以守孝四十九天源自儒家守孝的礼制结合做七习俗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