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释:

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2、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3、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4、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释义: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闲居初夏午睡起》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扩展资料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注释:

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⑶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⑷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简析: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很闲地居住着,在初夏时节,午睡起来后发生的事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作品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表现其慵懒的情绪。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

闲居初夏午睡起是二绝句。绝句的意思呢,就是指的是四行诗。而二绝句就是两个四行诗。

两首诗都是围绕着“闲”字展开的。而且两首诗里都写到了芭蕉,还有儿童。

首先说第一首,内容是这样的,吃了梅子后留下的酸味软了牙齿。芭蕉的绿色映在了窗纱上。夏天睡醒后觉得很无聊,闲的没事干,看着儿童们捉空中的柳絮。

第二首诗的内容是,作者想看书,但是都懒得把书打开。给芭蕉去浇水,儿童以为是下雨了。这就是这两首诗字面上表达的全部内容了。作者真的是太闲了,所以才能写出这样无聊得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无聊之感。

闲居初夏午睡起这个二绝句表现出了作者,安逸舒适的生活。

诗句中两次提到了芭蕉与儿童,这一点可以说明,作者是很喜欢芭蕉和儿童的,在没有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就把看芭蕉,给芭蕉浇水,还有看着儿童玩柳絮作为消遣。

诗中作者的形象与儿童的形象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作者百无聊赖得看着儿童解闷。而儿童却又兴致勃勃的在玩耍。

虽然这一切看起来百无聊赖,但是到现在看起来确实是又乐趣无穷。从戏掬清泉洒蕉叶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所谓戏,就是可以看出,作者在无聊之时,在这其中得到了乐趣。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

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

杨万里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万里 (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6
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 ①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首句又作“梅子流酸溅齿牙”   【注释】(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2)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3)思:意,情绪。 (4)柳花:柳絮。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闲居初夏午睡起 ②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赏析】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像“软齿牙”的“软”字,“分绿”的“分”字,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题目】:闲居初夏午睡起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内容】: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首句又作“梅子流酸溅齿牙”
[注释](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2)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3)思:意,情绪。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056324.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