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老字号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小说围绕着钱掌柜、周掌柜和辛德治这三个人物展开,讲述了绸缎行三合祥在这三个人的管理下所经历的不同的兴衰命运。从表面上看,小说以辛德治的视角为主,他见证了历史变迁中,三合祥的兴衰史。实际上,小说采用的是全知全能外的视角,既见证了三合祥在三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命运,又反思了其中的优胜与不足之处。

一、旧文明的没落

文章一开篇,便是钱掌柜的离开。小说借大徒弟辛德治的视角,介绍了钱掌柜的地位,他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他的离开,“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老手、老字号、老规矩。

正直规矩如钱掌柜,不得不离开三合祥,源于一个无可奈何的因素:把买卖做赔了。而东家看重的,只是年底的分红。在这样重视经济收益的一个大背景下,做赔了买卖的钱掌柜,免不了离开的结局。

买卖做赔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残酷的现实。辛德治这个介于“新”与“旧”之间的矛盾体,不论他怎么恨对门那家正香村,怎样骂新上任的周掌柜不过是只“野鸡”,怎么记恨同一街上另一家叫做天成的绸缎店吹出的口风,他必须承认三合祥赔了本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对于 “君子之风”买卖的衰落感到惋惜和奇怪,这也是作者所感到惋惜和奇怪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老舍是通过辛德治经历和视角, 对钱掌柜所代表的旧文明进行质疑的,也可以认为这是老舍对 “老字号”的一种批判。

二、新时代的“兴盛”

钱掌柜把买卖做赔了,东家当然得另请高明。于是,钱掌柜的时代过去了,三合祥的规矩、章法、作派都变了。以前的三合祥,官样大气,言无二价,货真价实,受人尊敬,是“君子之风”的买卖;在周掌柜的治理下,一切都变了样:大减价,打广告,拉客人,把假货当真货卖,强卖东西,短尺少寸。

在辛德治眼中,满街拉客的“野鸡”周掌柜,自然不是理想的掌柜。他看不惯周掌柜不规矩的眼睛,也看不惯周掌柜和正香村、天成的人交好。

但就是这样一个“野鸡”掌柜扭转了三合祥的亏损局面,不论是否能长久下去,但“世界确是变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然而,在老主顾们的眼中,钱掌柜时代的三合祥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买卖,他们也像辛德治一样怀念旧时三合祥的气派、官样、“君子之风”的买卖。

在这里,老舍所支持的当然是“能真传世的老字号的规矩和气度,而不是那喧赫一时、‘无奸不商’的新伎俩”。在舍弃了旧文明的道德之后,三合祥的生意却日渐好了起来,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三、改良主义的失败

细读文本,会发现辛德治是小说的关键人物,他既经历过钱掌柜管理之下的三合祥的文明与兴盛,也见证了钱掌柜经营时代的没落与周掌柜的崛起;他是钱掌柜的大徒弟,感情上当然倾向于钱掌柜的经营模式,却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他虽然看不惯周掌柜的做派,却也的确佩服周掌柜扭转了三合祥亏损的局面。

出于对三合祥发展的考虑,在周掌柜另攀高枝以后,辛德治请回了钱掌柜,并向东家承诺字号与利益兼顾。事实上,在实际的行动中,辛德治也确实对钱掌柜和周掌柜的做法进行了折中,他减去煤气灯、洋鼓洋号、广告、传单、烟卷,甚至到逼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减人。

他看不惯周掌柜的“野鸡”做派,所以他主张不出声吆喝而降低价格,多让尺寸并保证货物的地道。他以为人们不是傻子,在经过他的这一系列改革之后,三合祥必定既能保存气度和字号,又能盈利。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人们不买他的账,偏喜好正香村那样的“歪门邪道”,于是三合祥最终还是败给了天成,并被其收购。

普遍认为,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具有极强的客观性。然而在此处,作者把自己的观点与态度隐藏在了辛德治这样一个“载体”之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老舍在这里是化身为了辛德治,看似客观,却处处有作者的思想态度在,可谓是主客观的完美结合。

我们知道,老舍在一生的创作中,都在对新与旧两种文明进行着思考与批判。在《老字号》中,老舍把他所有的对于文明的态度,对于旧文明的怀念与批判都灌注了进去。

辛德治看到了旧模式虽有很多优秀之处,却与时代不合;新模式虽能盈利,却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并且失去了传统的坚持。辛德治抛掉新旧模式中的糟粕,采用新旧模式中的精华,却还是失败!这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难道新旧文化的精华不能并存?

四、认同与批判

有人认为,小说背景或环境也在创造和改变小说人物。《老字号》创作于1936年,西方文明已入侵中国,时局正是动乱的时候,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借助于辛德治的经历,把战乱时期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从而表现了老舍对于新旧文明的关注与思考。

在西方商业文明还没有完全入侵中国以前,钱掌柜的“君子之风”买卖是合乎时代潮流,所以三合祥鼎盛一时;西方商业文明入侵以后,钱掌柜的买卖便做不下去了,时代背景毕竟变了,所以不做改变的钱掌柜必定会失败;时代背景变了,辛德治也开始为三合祥寻求改革和变化,所以才有了后来三合祥的一系列的改革。

扩展资料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2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老舍的短篇小说《老字号》讲述的是个旧中国的老字号 布店——三合祥从荣耀逐渐走向衰弱的故事。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在不断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范围和对象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追随着时代大 潮的波涌,其中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传统企业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型, 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到传统的企业 模式就不能不想到老字号这种模式,一种有着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的商业经营模式。纵观历史的发展,现代化的企业模式将企业形象 的塑造也就是商业品牌意识的追逐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这 种重视品牌效应的理念其实就是对老字号精神意义的张显。
在如今火热打造商业品牌的历史条件下,仔细品读老舍先生的《老字号》, 就会发现他所讲述的也正是作为行业和社会公认的老字号——三合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君子之风的买卖难立于世,坑蒙拐骗的把 式和欺瞒糊弄的手段却能带来利润,如此的行为彻底地颠覆了诚信 为本的商业价值观和道德观,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老字号将何以留存呢?作者用了五千字寓于了全文重大的现实意义,即探寻历了上百年竞争与淘汰延存下来的老字号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同 时也透视出了现代企业追求品牌效应的意义。
第3个回答  2012-07-02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其中《猫》《母鸡》、《养花》、《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老字号,即“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以及老字号产品品牌。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
老字号,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