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4、《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5、《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

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

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

3、《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4、《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离骚》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30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
  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
  12.四史
  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种,79309卷,分装为36000多册,约10亿多字,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史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历代作家诗文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13.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刚愎自用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先秦——《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庄子》、《离骚》
  秦汉——《史记》、《淮南子》、汉赋:《鵩鸟赋》(贾谊)、《七发》(枚乘)、《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东汉辞赋:《两都赋》(班固)、《汉书》、《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诗:三曹、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南北朝民歌:《西洲词》、《木兰诗》
  隋唐五代——诗:陈子昂、张若虚、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牧
  、高适、岑参、王昌龄、散文:韩愈、柳宗元、词:温庭筠、李煜
  宋代——词:柳永、苏轼、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元代——曲:《西厢记》、《窦娥冤》
  明代——《三国》、《水浒》、《西游》、《牡丹亭》
  清代——《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宋金部分
  王禹偶
  村行
  待漏院记
  林逋
  山园小梅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碧云天)
  岳阳楼记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鹤冲天(黄金榜上)
  望海潮(东南形胜)
  欧阳修
  戏答元珍
  画眉鸟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朋党论
  醉翁亭记
  五代史伶官传序
  秋声赋
  苏洵
  六国论
  曾巩
  墨池记
  司马光
  训俭示康
  孙权劝学
  王安石
  明妃曲
  泊船瓜洲
  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
  桂枝香(登临送目)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沈括
  活板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和子由渑池怀旧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前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石钟山记
  留侯论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黄庭坚
  登快阁
  寄黄几复
  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
  蹯莎行(雾失楼台)
  鹊桥仙(纤云弄巧)
  满庭芳(山抹微云)
  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瑞龙吟(章台路)
  西河(佳丽地).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朱敦儒
  念奴娇(插天翠柳)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陆游
  游山西村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
  钗头凤(红酥手)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二首)
  杨万里
  初入淮河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周敦颐
  爱莲说
  朱熹
  春日
  观书有感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永遇乐(千古江山)
  清平乐(茅檐低小)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陈亮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过
  沁园春(斗酒彘肩)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点绛唇(燕雁无心)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赵师秀
  约客
  叶绍翁
  游园不值
  林升
  题临安邸
  史达祖
  双双燕(过春社了)
  刘克庄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吴文英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蒋捷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正气歌
  指南录后序
  周密
  观潮
  无名氏
  错斩崔宁
  元好问
  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小亭送别)
  元代部分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窦娥冤(第三折)
  单刀会(第四折)
  白朴
  [仙吕·寄生草]饮
  梧桐雨(第四折)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夜行船]秋思
  汉宫秋(第三折)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卢挚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蟾宫曲](二首)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
  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可久
  [正宫·醉太平]
  刘时中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
  刘因
  白沟
  赵孟頫
  岳鄂王墓
  虞集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王冕
  劲草行
  萨都剌
  满江红(六代豪华)
  杨维桢
  题苏武牧羊图
  高明
  琵琶记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
  明代部分
  罗贯中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施耐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
  料场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
  卖柑者言
  于谦
  石灰吟
  王磐
  [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王九思
  杜子美沽酒游春(第一折)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
  李开先
  宝剑记(第三十七出夜奔)
  吴承恩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对驴弹琴
  徐渭
  狂鼓史渔阳三弄
  高濂
  玉簪记(第十六出弦里传情)
  梁辰鱼
  浣纱记(第三十出采莲)
  浣纱记(第四十五出泛湖)
  无名氏
  鸣凤记(第十四出写本)
  宗臣
  报刘一丈书
  朱载墒
  [中吕·山坡羊]十不足
  汤显祖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邯郸记(第二十五出召还)
  袁宏道
  满井游记
  冯梦龙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卖油郎独占花魁
  凌濛初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
  龙壳
  http://wenku.baidu.com/view/e02b6a293169a4517723a372.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005529b765ce050876321329.html
  (不是参考资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4-11
哇~问题也太大了吧~~举例:
先秦——《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庄子》、《离骚》
秦汉——《史记》、《淮南子》、汉赋:《鵩鸟赋》(贾谊)、《七发》(枚乘)、《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东汉辞赋:《两都赋》(班固)、《汉书》、《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诗:三曹、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南北朝民歌:《西洲词》、《木兰诗》
隋唐五代——诗:陈子昂、张若虚、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牧
、高适、岑参、王昌龄、散文:韩愈、柳宗元、词:温庭筠、李煜
宋代——词:柳永、苏轼、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元代——曲:《西厢记》、《窦娥冤》
明代——《三国》、《水浒》、《西游》、《牡丹亭》
清代——《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品评自己再去找找吧~~~
中国国学网:http://www.confucianism.com.cn/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9
除了四书五经 四大名著 诗人词人的作品集和传记 其它有搜神记小窗幽记 老残游记 阅微草堂笔记 古文观止 晏子春秋 淮南子 聊斋志异 孙子兵法 郁离子 菜根谭 世说新语等 都很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