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种测定聚合物结晶度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晶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如题所述

【答案】:密度法的基本依据是分子链在晶区规整堆砌,故晶区密度ρc大于非晶区密度ρa。假定试样的晶区和非晶区的密度具有线性加和性,即ρ=fvρc+(1-fv)ρa,所以只要知道试样的密度ρ,晶区密度ρc和非晶区密度ρa,就可以求得试样的结晶度。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是根据聚合物在熔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来测定其结晶度的方法,是目前测定聚合物结晶度最常用的方法。如果DSC测定的聚合物试样的熔融焓△Hm,若完全结晶的聚合物的熔融焓已知,或测定一系列已知结晶度聚合物试样的熔融焓,然后外推到结晶度100%所对应的熔融焓作为,那么聚合物试样的结晶度为。
X射线衍射法的原理是:测定试样的结晶部分的含量正比于结晶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非晶部分的含量正比于其衍射强度。把结晶聚合物的X射线衍射谱划分为结晶和非晶两部分,那么,可用这两部分的相对大小来确定结晶度。
以上三种方法所测定的结晶度不相同。由于不同的结晶度测试方法涉及不同的有序状态,或者说,不同的测试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晶结构”有不同的表征含义,因而所测定的结晶度有时会有很大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