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他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

如题所述

在唐朝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做官之后,文人梦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作为皇帝的统治者,把这个谥号给别人也不容易。在历史上,能够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部分都是当时文人所景仰的,比如清代的范仲淹和曾国藩,谥号最高标准的公务员就是文正我相信你对这个谥号不太了解。要知道,能给它谥号的官员,都是活跃在国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真正有才华的人。

况且清政府对这个谥号要求很严。以李鸿章,为例。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得到的谥号是文忠,清政府只是不同意给他文正,如果文忠去文正,这几乎是。无非是清政府认可他对战争的贡献。应该是它不认可他的文化方面。所以我不给他文正谥号在左宗棠是文祥,而在曾国藩谥号是文正虽然这两个称号很相似,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文正的称号在清代历史上只出现过八次。曾国藩把这个标题放在了最前面。左宗棠获得冠军,在所有冠军中排名第23。可见历史上对两人的评价还是有差异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两个人相遇相爱相恨的故事。按照谥号的解释,经纬天地,贯通文德,国内外宾客都是顺从忠信的。文正原为文贞,魏征, 陆象先, 宋璟等人唐代为文贞,张称其为文贞,或皇帝亲自发函,结束了朝臣之间关于张是否应该称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当我到达宋仁宗,时,因为宋仁宗被称为赵祯,为了避免禁忌,文贞被改成了文正。人们认为,司马光的散文是一部道德名篇,是文人的终极道德。经过他的宣传,文正从此被视为谥号,拥有极其漂亮的朝臣,皇帝也不肯轻易给别人。左宗棠比曾国藩,小两岁,但当他年轻时,左宗棠是一鸣惊人。两江总督见了他,直接把孩子们的亲家跟他定了下来,林则徐更加夸奖他。然而,在科举考试中,他已经成功了,但那一年他只是中第的一名入围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6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暴动,被称为太平天国,太平军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清朝八旗和绿营,叛乱迅速波及南方各省。 1853年3月,南京被天平军攻占。

太平军北伐部队曾击中天津。 对于船坚固盈利的列强,八旗、绿营如果说赢不了,那还说得过去。

但对于一些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八旗、绿营也屡战屡败,这暴露了清军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国藩登场了。

曾国藩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历史人物,很多人认为他与列强联合起来,消灭天平军,杀人很多,所以他被称为剃头。 但是,也有人承认曾国藩的人品并学习。

孔子、王阳明被称为两个圣人,曾国藩被称为一半的“圣人”。 曾国藩创立湘军,消灭太平军,因此这一功绩直接使他成为同治前期的绝对权贵。

但曾国藩熟悉兔死狗烨的道理,以同治九年天津教案为契机,曾国藩在政治上主动退出。 曾国藩死后谥号为“文正”,这基本上是古代士大夫的最高位谥号

说起曾国藩,很多听众朋友都认识他,称他为永远的第一完人,也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他自己的条件非常差,但成果非常高。

明清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圣人:王阳明和曾国藩,要说学,我们要学曾国藩,学不会王阳明。 

为什么? 因为王阳明是个起点极高、聪明绝顶的人。

各方面天分极高,做什么有什么用? 我们一般人真的学不会。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侠客,所以去学过武道。 

结果,不久武功变得非常强,骑马射箭什么的都学得很好,之后又想去学习道路。

第2个回答  2022-05-16
他是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因为他的确为当朝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做出了很多的改变,奉献出了很多,所以他配得上这个称号。
第3个回答  2022-05-16
我认为曾国藩是完全可以配得上自己的谥号,“文正这两个字是对他一生的一个总结,非常到位,他完全可以和这个称号匹配
第4个回答  2022-05-16
配得上这个称号,他的个人能力是比较强的,在晚清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