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道地理题目

如果要出地理考卷,然后内容是关于月相的,里面要有古诗来引入,请大家帮我在网上找找.

古诗与月相
淄博师范 秦克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
诗中有近1/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目前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中也选有很多写月亮的名作,中小学的语文、地理教师如能互相学习借鉴,将有助于课堂教学。下面从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撷取几首唐人绝句并按月相分成九类,以供中小学语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引用。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第五类:写下弦月的。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乌鸣涧)----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一、二夜深人静时的情景。例二:“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此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 才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第六类,写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例一:“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D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此诗是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诗中“月似钩”即残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第七类:写月相变化的。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中“满月”指“圆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例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诗中“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二个月了。
第八类:不写具体月相的。例:“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此诗前二句写青年男女相约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风急,一时不能会晤。诗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无月)。相约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尽管月光暗淡),说明时间在农历上半月。
第九类: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此诗第四句是说“只有凌晨西下的残月映照着寂寞的沙滩”,很显然,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满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
本文按月相将古诗词分成九类,限于篇幅,每类只能举一、二例。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愿与同仁商榷。

古诗与月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诗中有近1/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目前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中也选有很多写月亮的名作,中小学的语文、地理教师如能互相学习借鉴,将有助于课堂教学。下面从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撷取几首唐人绝句并按月相分成九类,以供中小学语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引用。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待续)

原载《地理教学》杂志93年第2期

作者: 浪漫秋雨 2006-8-19 23:45 回复此发言

--------------------------------------------------------------------------------

2 盈亏圆缺的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又像圆圆的银盘。月亮这种盈亏圆缺的变化,天文学上称为“月相”变化。为什么月亮会经常改变相貌?

原来,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都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

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绕着公转中的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有时正对着地球,有时又侧对,甚至背向地球。这样,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会发生盈亏圆缺的有规律的变化。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

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古诗词与月相
古诗词与月相:苏东坡:如《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雨霖玲》(宋·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末蛾眉月);《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弦月);《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满月)。

古诗与月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诗中有近1/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目前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中也选有很多写月亮的名作,中小学的语文、地理教师如能互相学习借鉴,将有助于课堂教学。下面从浩瀚如海的古诗词中撷取几首唐人绝句并按月相分成九类,以供中小学语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引用。

第一类:写月而无月的。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诗中“月黑”实乃夜黑亦即无月。请注意,虽然诗中写到“月黑”,但天空中并不见月。虽然天空中不见月亮,但并不能说明时间在“新月”前后,因为诗中对“月黑”的原因交代地很清楚:所以不见月光盖因大雪阴天之故,这与初一前后不可见的新月完全是两码事。所谓新月是指农历初一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与太阳同升同落,故而不可见。

第二类:写月初娥眉月的。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出现在西方或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即落到地平线以下,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例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掉歌)----诗中“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凉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紧扣。

第三类:写上弦月的。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中“夜半”而“月落”即写“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例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第四类:写满月(望月)的。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此诗写春日傍晚、江水平堤,众女踏歌。诗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明月”即满月,“举头”暗含明月高悬之意。满月时,只有在半底前后月亮才高悬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

第五类:写下弦月的。例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乌鸣涧)----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一、二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一、二夜深人静时的情景。例二:“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此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 才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第六类,写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例一:“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残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方、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象C字。此诗是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诗中“月似钩”即残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第七类:写月相变化的。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诗中“满月”指“圆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例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诗中“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二个月了。

第八类:不写具体月相的。例:“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此诗前二句写青年男女相约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风急,一时不能会晤。诗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无月)。相约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尽管月光暗淡),说明时间在农历上半月。

第九类: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此诗第四句是说“只有凌晨西下的残月映照着寂寞的沙滩”,很显然,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满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

原载《地理教学》杂志93年第2期

参考资料: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32717/archives/2006/165329.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