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关系问卷的维度怎么划分

如题所述

围绕三个维度,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标准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由“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链接沟通”三个维度构成,大体划分为交往认知、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三个部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进入小学阶段后,儿童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交往体系对自身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围绕人际交往的三个维度——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链接沟通,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小学生不仅拥有快乐,还能收获友谊,不再害怕与人相处,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发展。
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优势进行客观识别与评价;认同自我发展的积极品质并保持充分自信,能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激励自己,形成和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与行为,主要表现为自知、自信、自尊。
了解他人:能够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兴趣和行为;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尊重差异,学会包容,化解冲突,有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意愿,建立并维持友善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共情、尊重、亲和。
链接沟通: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形成集体与亲社会意识,认同集体价值观,遵守集体行为规范,形成集体荣誉感。正确理解和调适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明确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与责任,培养亲社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集体意识和亲社会性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
1.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一线班主任合作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班主任多半是自我学习、自己摸索。事实上,最好的办法是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一线班主任合作研究,专家扎根教育一线,走进一线班主任的行动研究,为他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提供理论、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
2. 用活动促研究
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3. 分学段设计
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高两个学段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让学生爱上活动,如此才有利于开展研究。
4. 前后测数据对比评估
采用前后测数据对比的方式,监测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否改善,朋友圈人数是否增加,相关测量值是否提高,以此评估活动方案对于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