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威胁、敲诈、纠缠、报复,如何保护好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小说家深谙人性所以能写出动人的故事,产品设计师理解人性所以能做出爆款产品,心理咨询师理解人的心理需求所以能帮助来访者。那么,当我们身处危险之中,甚至面对邪恶和暴力的时候,如何保护好自己?答案就藏在“人性”之中。

《恐惧给你的礼物》这本书的作者加文·德·贝克尔是世界著名的危险预测专家,是美国总统的安全顾问,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对人性的了解更深刻,更鲜活,对危险的预测更及时,更准确。

正如书的封面所说,这是一本奇书,书中的故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有时还令人毛骨悚然,但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会运用直觉,看透人心,提前捕捉到危险信号,关键时刻可以拯救生命。

是什么导致了行为的危险和邪恶?

人性有八个支点,如果人性的支点坍塌了,就会失去支撑自己的平衡,导致行为的危险和邪恶。人性的这八个支点是:

1.每个人都渴望和他人建立关系。

2.失去令人悲伤,因此我们竭力避免失去。

3.没有人喜欢被拒绝

4.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和关注。

5.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会努力,但为了避免痛苦,我们会不遗余力。

6.不喜欢被嘲笑或羞辱。

7.在乎他人的看法。

8.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生活。

那些危险分子其实与我们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性支点严重崩坏。

危险分子常用的7 招:

1.强拉关系。通过强拉关系,建立起一种基本信任,因为人们难以拒绝来自同类的热情。

2.大摆“迷魂阵”。和套近乎一样,在于诱惑或吸引别人,以便让自己掌控全局。

3.堆砌细节。当人们讲真话的时候,并不需要添加一些额外的细节来佐证,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感到心虚。但说谎时就不一样了,因为心虚,他们会讲个不停,以便让自己的话合情合理,以假乱真。

4.“贴标签”。贴标签通常带有遍地或质疑的意味,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驳,而这正中一些人的下怀。他们就是希望被评论的人能做出反应,然后好落入自己的陷阱。

5.“放高利贷”。这种行为是先给你一些好处,然后归入总账要你加倍偿还。

6.主动承若。别人之所以对你主动承若,希望说服你,是因为他意识到,目前还没有获得你的信任。

7.无视拒绝。存心想控制你的人,会假装没听到你的拒绝。而坚定地拒绝能让歹徒知难而退。因为通常来说,歹徒都希望自己的猎物软弱可欺,他们会选择最好下手的那个。

被人威胁,怎么办?

威胁是企图制造某种伤害的言论,它的重要特点就是,不会提出交换条件。它不同于恐吓,恐吓的目的是提出条件。威胁比恐吓更容易演变为暴力,因为威胁者之所以发出威胁,说明已经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事态的发展,通常他们已经走投无路。

面对威胁,不要在威胁者面前显示出你受到了他的影响,更不要在他面前流露出恐惧,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这样才能冷静下来,继续观察事态的发展。

被人敲诈,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秘密,如果敲诈你的人,刚好掌握了你某个不为人知的真相,你该怎办呢?

敲诈者一旦尝到甜头,就很可能故技重施,未来的某一天,你可能再次受到勒索。比起主动表态安抚敲诈者,更好的做法是强迫敲诈者自己说出他们的目的。

大多数被敲诈的人不会选择主动爆料,但其实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会持续不断地观察你、评论你,公众的反应没有你想的那么强烈,一旦你接纳了自己的弱点,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在这件事情上伤害你。

被人纠缠,怎么办?

要想摆脱纠缠你的人,不理会,是最好的回击。

当你开始重视骚扰者,要与之面对面过招的时候,则正中了对方的下怀。只要你和骚扰者之间有了接触,无论这样的接触是愉快还是郁闷,事态都会进一步激化。

不要联系他,只有这样,他才会知道,他的纠缠对你没用,才会最终放弃这样的行为。时间,能够消磨掉大多数纠缠不休的人的执着。这是一场耐心的测试,却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拜托骚扰。

被人报复,怎么办?

报复型的人,通常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非常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或批评,其二是总是揣测他人有最恶意的动机。

作者在书中列出了16种预测危险的方法:万股执拗、武器、阴雨沉闷易怒、悲观绝望、对暴力的认同、让别人心生恐惧、威胁恐吓操纵激化的状态、多疑偏执、拒绝批评、迁怒、不切实际额的期待、委屈不满、有不良案底、媒体报道、越界关注、沟通联系。一旦你认识的某个人出现这些情况,尤其是出现了多项,为了安全起见,尽快与其“斩断关系”,才能在危险来临之前占得先机。

怎样拒绝死缠烂打者,才能摆脱麻烦?

委婉拒绝,是最糟糕的拒绝。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告诉对方不想和他说话,那么你的行为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和对方交谈,当你第十次告诉对方不想和他说话,那么你就已经第十次和对方交谈。拒绝纠缠你的人要绝对不予理睬。最佳的回复方式,就是不回复。

女性在拒绝异性时,要清楚明确地表达;不要发好人牌;不要解释理由,因为既然有理由那就意味着可以改变。

如何从家暴中逃离?

男女双方在家庭暴力事件中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尤其是会对孩子造成成巨大的伤害。孩子是在模仿成人中实现成长的,如果母亲一直遭受家暴,她的女儿长大后很可能步其后尘;如果父亲持续对母亲实行暴力,他的儿子长大后也很可能对家人实行暴力。他们在成长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没有感受到自然而然的关爱,已经不具有拥抱真爱的能力,于是,他们寻找极端的方式,维持自己理解中的爱。

面对在家暴中生命受到威胁的女性,最佳的解决方式是寻找和利用一切资源隐匿自己的行踪,让纠缠着再也找不到你。并且时刻牢记:自己追求的是个人安全,而不是公平正义。

为什么带有童年创伤的人能带来黑暗也能创造辉煌?

从书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连环杀手、家暴男等暴力的实施者具有高度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有一个可怕的童年,以及糟糕的父母。

可是这本书的作者贝克尔的童年出现了很多只有电影中才会出现的事件,追车、打斗、枪击、命悬一线、自杀等,他的母亲吸毒,他亲眼目睹了父母之间血淋淋的枪杀,而他却成为危险预测专家,成为美国总统的安全顾问。

很多读者和我一样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些经历童年苦难的人,成为了对社会有益、拥有创造性的人,而另一些人,却成为反社会的罪犯甚至是恶魔,这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作者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康威老师,正是康威老师击败了他身体中的恶魔,向他表达了善意,并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天赋。

所以,减少暴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孩子人性和关爱。只有温暖、关心和肯定,才能够遏制体内的恶魔,摆脱暴力的控制。

著名的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说:“要消灭暴力,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因为只有从小体验过爱与尊重的生命,才懂得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

如何接受恐惧给你的礼物?

恐惧是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觉察到危险正在迫近,从而做出对现实最真实最智慧的反应。当你愿意接受直觉发出的危险信号,并且快速评估自己的处境后,恐惧自己就会停止。直觉是一种迅速、自发且无意识的处理方式,能够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深思熟虑的分析所无法提供的。当出现了与你的认知严重不匹配的情况,直觉就会为你拉响警报。所以,听从直觉,聆听自己的心声,就拥有了掌握全局的智慧。

我们要学会珍惜内心的恐惧,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害怕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那么当他真的需要危险信号的提示时,早就已经麻木了。

作者对形形色色的担忧研究了10年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担忧对人类的作用弊大于利。担忧会让人头脑混乱,浪费时间,虚度生命。你为担忧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为改变现状付出的代价。担忧是一种个人选择,然而把浪费在担忧上的创造力用在别处,也是一种选择。

在这本书中作者贝克尔致力于将自己全部的心得普及给民众,教会大家识别危险信号的方法,远离家暴、骚扰、凶杀等侵害。虽然他希望大家可以永远没有机会用到这些信息,但他也希望,当你真的需要时,这些信息能救你的命。

这是一本自我保护指南,而自我保护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能力,我们要学会在危险之中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在和风暖阳中享受生命。
相似回答